08年研究的电子管电脑图示仪,
接电脑打印口,直到09年初成,见链接帖子36楼,http://bbs.hifidi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672&extra=&page=1
6N13的输入特性
6N9里面两个三极管的配对情况(输入特性)
打不开的你自己看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4-12-8 07:05 编辑
电路原理也是和我的晶体管图示仪一样,多个电压源驱动
Cathode是sink方式的并联被动电压稳压器。
通过改变grid和cathode两个电压源的相对高低,实现被测管的正偏(右特性管)和负偏(左特性管)。
当时的思路是3个电压程控电压发生器(屏plate1,屏plate2,栅grid)和1个被动并联电压发生器Cathode,但灯丝电源需要外接
组合起来可以测左偏或者右偏的电子管(3、4、5极管),也可以同时测量双三极管。例如如下组合
设计是按最大800V平台设计,其中主要的是程控电压发生器和发生器的电流测量电路设计,
电流测量采用high-side方式,但常规High-side测量,需要用PMOS管,并且是高压P型管,能选的型号少的可怜,且难找。于是用光耦加高压NMOS设计了如下的电路,Q1,Q2是耐压600V的NMOS(1N60),很便宜,两个串联是为了能在800V下仍能正常工作。
ADC1,ADC2测到的就是plate1,plate2电压发生器的电流。当然,此电流也包含了运放反馈电阻和测量Plate1输出电压的ADC分压电阻的电流,程序中需要扣除。
high-side测量需要一个独立隔离电源V2(这个隔离电源可以和其他另外程控电压发生器共用,能节省成本)
实测这个high-side电流转换精度还可以。
上图右下角是并联被动稳压电路,用于连接阴极。
栅极电压发生器和plate电源一样,但没有high-side电流测量,其电流通过测量阴极电压稳压器的电流减去两个屏极电流获得。
软件当时界面如下,测量模式共4种:栅极可变,屏1可变,屏2可变,阴极可变。
以6N13的输出特性测量为例
为了产生负90V的栅-阴负压,所以条件要设置为阴极电压=100V,栅极=95,这样就产生出-5V的栅-阴电压。
然后设置屏级的递增电压范围,因为阴极已经是100V了,所以屏级需要大于100V,这里设置屏级从100V递增到350V,步长5V。
这样就测到一条栅-阴电压=-5V的输出特性曲线,
然后再改变栅极电压值,例如90V,就得到一条栅-阴电压=-10V的输出特性曲线.
如果需要测量输入特性,就选择栅极可变模式,然后设置,栅极可变范围和步长,设置阴极电压、设置屏1电压,
因为这个电路的阴极是浮地的,所以灯丝供电需要独立隔离电源,我是外置独立一个电源来提供灯丝。
主要缺点:
1.这个电路测量小的‘栅-阴’电压时不大准确,例如用上面6N13的例子,阴极设置成90V,假如栅-阴电压要求-2V,那么意味着这个这个测量电压的共模电压高达90V,而被测电压只有2V,测量分压电阻的匹配程度和温度匹配精度要非常高。但假如栅-阴电压高,那么影响就没那么大。
2.这个电路供电是用280V,50HZ得到,滤波电容是4个560u/450V串并联,由继电器切换成桥式或者倍压(倍压实际还未试),但即使工作在桥式整流,带栽电流稍大时(例如100mA),纹波就很大了。后来加上电子滤波略好一点。但电子滤波是靠牺牲压降来获得滤波效果的,至少要设计成电子滤波管压降20-40V才有好的效果。
3.实际上这3个程控电压发生器,是有寄生振荡的,只不过幅度小,比上面经过电子滤波的纹波小,感觉影响不是很大。
4.保护电路欠缺,现在只是在电子滤波这一级加限流保护和保险丝,但假如不小心短路了,充满400V的560u电容能量,手头没有那个管能承受。
5.小电流时测量也不大准确,因为测量电流时需要扣除掉电压反馈电阻、ADC分压电阻的电流,如果被测量电流和分压电阻消耗的电流同一个级别,那么ADC的‘有效位数’大大削弱。
胆艺 发表于 2024-12-8 02:18
打不开的你自己看
hifidiy网站最近这半年经常抽风 本帖最后由 胆艺 于 2024-12-8 07:23 编辑
locky_z 发表于 2024-12-8 06:34
电路原理也是和我的晶体管图示仪一样,多个电压源驱动
Cathode是sink方式的并联被动电压稳压器。
打开了 看到了你太厉害了多日的迷惑被你解开了原理如此一根曲线是电子管一个阳阴压差下和一个栅负压下的曲线 一组曲线就是不同的阳阴压差和栅负压下的曲线组合 你这个我也有一台。:handshake:handshake
就是测速比较慢。这个偏偏是我最关心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