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保护,在LLC曲线里面它处于哪一块区域?
这是LLC特性曲线图,针对打嗝保护,在LLC曲线里面它是在哪一块区域呢?谁搞过LLC的,可否说一说 dabfxz 发表于 2024-11-24 15:35
不明白什么叫做“打嗝”,还要请楼主先科普一下。
简单理解,“打嗝”就是间断性起震,是为系统提供保护或提高性能设置的一种工作方式。
当输出过载时,系统会停震,间断一段时间后再起震,此为过载保护。
当输出过轻或空载时,系统也会停震,意在减小待机损耗。
以上,大致如此吧。
LLC是靠调整工作点在增益曲线上的不同位置实现稳压的,比如说输出降低了,主控IC会减小工作频率,反映在增益曲线上是工作点往左上方移动,也就是增益增加了,输出电压回升。输出升高时就反向调整,频率上升、增益下降,输出下降。
当负载过重时,工作频率过低会进入容性区,这会触发容性区保护(大致是这个说法吧),IC停震保护外围器件。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起震,如果检测到依然在容性区,再停震、起震.......依次往复,外在表现就是电源不断地启动、停机、启动、停机,俗称“打嗝”。
当空载时,主控IC也会停震,检测到输出电压下降到阈值以下再起震,这样可以减小待机损耗,外在表现也是干一阵歇一阵的“打嗝”状态。
总结一下,“打嗝”这个“动作”是主控IC提供的一个功能,调增益曲线只会使进入打嗝状态的阈值频率改变,是诱因不是起因。系统工作时调整的是工作频率不是PWM脉宽。
在轻载(比如10%下),打嗝在曲线上是怎么调的,打嗝频率怎么得出 不明白什么叫做“打嗝”,还要请楼主先科普一下。 在轻载或电流过大时,系统将PWM占空比进行调节,并不断重复,俗称打嗝。 “打嗝”这个词太形象了。估计不是专业的术语吧。这是LLC谐振槽路工作原理的“深水区”啊! bg1trk 发表于 2024-11-26 09:43
简单理解,“打嗝”就是间断性起震,是为系统提供保护或提高性能设置的一种工作方式。
当输出过载时 ...
空载时,我们是否还认为它是在ZVS区?
另外,空载时如果故意不采取措施,会有什么影响 dabfxz 发表于 2024-11-26 15:50
“打嗝”这个词太形象了。估计不是专业的术语吧。这是LLC谐振槽路工作原理的“深水区”啊!
专业词汇叫Hiccup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24-11-26 20:22 编辑
一驾 发表于 2024-11-26 18:41
空载时,我们是否还认为它是在ZVS区?
另外,空载时如果故意不采取措施,会有什么影响
LLC有两个谐振频率fr1、fr2,随着工作频率f的上下变化,就“扫”出了一楼的增益曲线簇。
频率与增益成反向关系的区域是感性区,此区域原边MOS均可实现ZVS,空载时虽然工作频率较高,但也处于感性区,可实现ZVS。
但空载或轻载时工作频率f有可能大于fr1(谐振电感Lr与谐振电容Cr的谐振频率),此时副边整流管不能实现ZCS,会产生额外损耗。
空载时副边整流管有可能不能实现ZCS,这会增加点损耗。但空载时流过整流管的电流极小,损耗增加的微乎其微,不处理也没啥。
但毕竟此时原边开关管还在工作,还有励磁电流流过变压器,铜损和开关损耗还是有的。有的IC会选择在空载时打嗝,毕竟停震后前面的那些损耗就没了,省点是点。
以上是当初捣鼓LLC时的一点记忆,不一定准确,适当参考吧。 bg1trk 发表于 2024-11-26 20:17
LLC有两个谐振频率fr1、fr2,随着工作频率f的上下变化,就“扫”出了一楼的增益曲线簇。
频率与增益 ...
空载或轻载时工作频率f有可能大于fr1-----空载或轻载是不是Q值特别低,是在2区靠着电阻边缘线往上翘的位置吧,这个时候f是不是应该低于大谐振f而大于小谐振f 有的是在低压输入时用这个变频模式,而在高压输入时考虑用定频方式,用调节占空比来应对各种不同的负载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24-11-27 17:59 编辑
一驾 发表于 2024-11-27 09:08
空载或轻载时工作频率f有可能大于fr1-----空载或轻载是不是Q值特别低,是在2区靠着电阻边缘线往上翘的位 ...
Q值是谐振槽路的固有参数,与工作频率变动关系不大。
(纠错,上述描述错误,Q值与负载阻抗有关,会变动)
大、小谐振频率所指不太清晰,明确一下:
fr1是谐振电感Lr与谐振电容Cr的谐振频率,fr2是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与变压器励磁电感Lm的谐振频率,增益曲线上fr1在右、fr2在左,fr1>fr2。
负载越轻需要的增益越低,工作频率要沿着增益曲线向增益较低的右端移动,即工作频率上升。
当工作频率右移到超过fr1时,冷端整流管电流处于连续状态,无法实现ZCS。
一般将工作频率f控制在fr1、fr2之间。
工作频率低于fr2进入容性区,开关管处于ZCS状态损耗高于ZVS,这是要避免的。
工作频率高于fr1时,励磁电感Lm被输出电压钳位不参与谐振,只有 Lr、Cr 发生谐振。此时冷端整流管电流连续不能实现ZCS,损耗上升。所以最好不要进入这个状态,无法避免进入f>fr1状态时,主控IC可能会以“打嗝”模式来应对。
本帖最后由 一驾 于 2024-11-27 11:45 编辑
Q值不是谐振槽除以等效负载么?你提到的负载是电流还是阻抗?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24-11-27 18:00 编辑
一驾 发表于 2024-11-27 11:41
Q值不是谐振槽除以等效负载么?你提到的负载是电流还是阻抗?
说得对,忘了Rac带来的的影响,时隔多年记不清了,抱歉。
但趋势还是那个趋势,负载越轻(输出电流下升或等效阻抗上升,两者是一回事),相当于工作点在增益曲线簇中换条曲线向右滑动,频率呈升高趋势。 如果以图中能看得清Q的0.25和0.5做对比,在要求恒压下,显然负载越轻的频率越高(以M取1.1为例);如果要求同频不变,显然负载越轻的增益越低,换句话输出也就越低。
以上都是ZVS区域为前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