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GZ 2230固态硬盘盒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3 13:44 编辑下手不再心心念念:lol
外包装
原本后盖是分开的没有旋上,除了硬盘盒,还有4个导热贴,和一把小螺丝刀,没有挂绳,但盒子留有挂绳孔
磁吸盖子,还有两个定位孔,贴合度比预想的要好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3 13:49 编辑
内部
把板子也拆下,可以看出9210芯片位置上有块导热帖,好评,还有1块导光板
电路板
9210芯片,旁边的flash芯片丝印本那样,不是烧焦:P
电源芯片MT3124, 输出最大3.5A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3 13:53 编辑
拿在手上的大小对比,整体做工不错
和U盘比较,略长一点,宽度大一圈
因为2230盘还没买,发热情况未知, 速度方面,不想去拆海康硬盘盒里的SN770,就用intel傲腾16G测试,和9210B差不多
固件版本1.32.49,还比较新
我前两年买了一个硬盘盒,也是这个牌子的,不过比这个大多了,还是插线的,这种自带U口的使用更方便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3 16:04 编辑
twsg 发表于 2024-10-3 14:35
我前两年买了一个硬盘盒,也是这个牌子的,不过比这个大多了,还是插线的,这种自带U口的使用更方便
我准备拿来当U盘使,等买了2230固态(256G,还打算试试Wintogo, 把win11装到U盘上
接口有2种,C口和A口,想想A口更通用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12 08:01 编辑
咸鱼买了块金士顿OM3 256G, 卖家说从steamdeck拆下来的,问通电时间和写入量说不知道,试试运气,不知道会不会翻车:lol 盘应该没问题,就怕写入量太大,咸鱼有的2230盘写入量高达几十T(TBW不过80T)。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14 10:48 编辑
2230盘到了,OM3的型号很多,后缀有A0,A01,AH,AD...,最大电流也好几种,1A, 2.5A,3.5A都有,同一后缀还有不同电流值,不知道金士顿给多少家OEM
我特地选了最小1A的版本,nvme固态应该没有低于1A电流的吧, sata固态都要1A以上
SMART信息,读写1T多,不少也不算很大,健康度100%, 但有较多的错误日志,我发现盘上装了个window,估计是当WTG用
先测下速度,预料之中,该固态是steamdeck原配的,估计比较早期的版本,官方给的速率读2.3G写1.1G,指标比较低,如果用在电脑上不合适,但移动硬盘受限于接口,最多1G读写,如果温度低那反而更合适,这也是我没选注入BC711这种强性能高发热的原因
满盘写入软件测试,很稳,速度中规中矩
实际文件满盘写入,昨晚在本本上测试,温度奇高,最高能到80度,然后我加了散热片,温升好一点但最高温度没变,最后把标签撕掉
再贴散热垫,温升明显慢了,因为满盘写入需要数分钟,所以最高温度还是很高
测试过程中,虽然外壳烫手,但没有发生掉盘现象,温度高了会自动降速
早上拿到单位机子测试,也是文件满盘写入,最高温度竟然只有65度,差了15度,是因为插在本本上,贴着桌面散热不好?
室温的话,应该差不多,最多1-2度差别,真是奇怪
上图可以看出来,这块固态,我还是觉的有点问题,就是最后面20G左右,读速度正常,但写入的话,波动很大,低到个位数,多次试验均如此,怀疑这部分有损伤,但SMART里读写量不算大,1T多,健康度也是100%
上面的软件全盘写入测试,倒没这问题,挺奇怪的,软件全盘写入测试,是需要删除所有分区,是底层写入,不是文件系统里的写入
好在我拿来当U盘,基本不会装满,跟卖家说了这情况,卖家问我退不退,一来标签撕了,二来当U盘影响不大,算了继续用
实际文件备份,还是很爽,比U盘快很多,不论大文件,还是小文件,嗖嗖的:lol
我本以为这么固执的人得有多牛B呢,费了个牛劲组来足去结果就这?
移动硬盘也好意思跟U盘比?就算跟U盘比,又有几分胜算啊?早期的闪迪U盘CZ880,看看吧…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14 15:30 编辑
chipset009 发表于 2024-10-14 11:44
我本以为这么固执的人得有多牛B呢,费了个牛劲组来足去结果就这?
移动硬盘也好意思跟U盘比?就算跟U盘 ...
CZ880大哥,sandisk最高端的固态U盘CZ900的性能,宣称读1G写800M, 这个速度也不过持续20G罢了,一出缓就只有300M
CZ900 256G要250+, 我这个成本不到150, 还有扩展性,全金属外壳,散热也比U盘好很多,外壳烫说明把内部的热量传导出来
而U盘为了表面不烫人,即使高速U盘也是做成塑料的,把热量闷在里面,不论CZ880还是CZ900都这样(CZ880内部是塑料的,最外面套一层金属皮), 好歹CZ900测试参数和m2盒子相同水平,读写接近1G, 4k速度不错;而CZ880就明显差一截,最高测试速度400M左右,它还有个问题4K偏低,10几M
要和m2盒子pk,至少也得拿CZ900, 而不是残废的CZ880
最搞笑的是, CZ880竟然卖的和CZ900一个价,CZ900在10G U口上,至少20G内的文件还能享受到600M的高速,而CZ880则无缘 这种极限参数没有什么意义,现实中,用着好,价格合适就行了 闪迪给终身保固,大不了换新,换不了新全额退,闪迪总不能很快跑路吧,所以不用担心。
BC711标2.5A,装硬盘盒子里全盘写就53度,而且一堆国际大牌超薄本在用。倒是这二手金士顿1A太假了点,那温度很不正常,要是哪天坏了不会自掏腰包吧?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14 16:11 编辑
chipset009 发表于 2024-10-14 15:44
闪迪给终身保固,大不了换新,换不了新全额退,闪迪总不能很快跑路吧,所以不用担心。
BC711标2.5A,装 ...
看看贴吧吧友的测试。
BC711所谓的温度不高测试,就是跑个atto而已,5x度这么来的,能有多少数据写入? 这软件还是读写交替测试,还不是连续写入
连续写入170G, BC711温度就飙到80度!快是快温度绝对不低,而OM3今天在单位台式机测试,满盘写入最高到65度
本帖最后由 iffi123 于 2024-10-14 16:21 编辑
koei 发表于 2024-10-14 15:37
这种极限参数没有什么意义,现实中,用着好,价格合适就行了
还是挺值的的,可玩性高,9210版的盒子55块(去年出的还是双协议的9210B),JMS583的50左右,2230 256G目前二手价格80-90(去年更便宜,60), 健康度70-80的甚至60都可以拿下 iffi123 发表于 2024-10-14 16:07
看看贴吧吧友的测试。
BC711所谓的温度不高测试,就是跑个atto而已,5x度这么来的,能有多少数据写 ...
我猜不是吃独立显卡尾气了,就是质量问题。
待机29度,写完53度,这个才正常… 可惜没有硬件写保护要不也整一个。现在这种都是盒子+线的形式 直插A口还是很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