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67|回复: 27

这个是泰国米还是东北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7 09: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率是泰国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3: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水千山不等闲 发表于 2024-7-7 23:07
东北大米产量高还好吃,但你知道吗?这都是一个日本老头的功劳

2021-06-19 22:16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现居内蒙古,又对东北历史特感兴趣,快到票友级别了。
其实啥都知道,只是不敢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丝苗米?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叫  猫牙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1: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丝苗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粒特别长的应该是泰国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杯磁棒 发表于 2024-7-7 10:21
可能叫  猫牙米  。

我也觉得是“猫牙米”,泰国米和丝苗米都没有这么长!东北米就更不是了,东北米属于短粒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4: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什么米,看着就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4: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长点就是印度米了,不过这个我看着像是丝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米我觉得好看。我吃过猫牙米不好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2: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北方人,对这种细长的米很陌生。
现在只吃亲戚种的稻米,知根知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3: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花猫长高了 发表于 2024-7-7 22:32
我是北方人,对这种细长的米很陌生。
现在只吃亲戚种的稻米,知根知底。

东北大米产量高还好吃,但你知道吗?这都是一个日本老头的功劳

2021-06-19 22:16
全国人都知道东北大米好吃,但东北本来是不产大米的,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就是1931年918事变之后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根本没提水稻,这也说明,至少在那时候,东北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水稻。


那么驰名中外的东北大米是哪来的呢?

没有水稻就没有大米。全世界的水稻都是起源于中国的,但我国原产水稻的地方一直都在南方,寒冷的北方历史上是没有的。
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天津的“小站稻”,根据记载,天津地区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种水稻了,但直到明朝,从江淮一带来的难民才完成了“南稻北种”。不过,“小站稻”真正出名,已经是清朝末年,李鸿章的淮军来到天津屯垦之后的事了。后来,由于常年战乱,基本上也没人关注和照顾小站稻了,到1949年的时候,不仅口味变了,亩产也才200多斤,和东北大米更是毛线关系也没有。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在东北种植大米的是1845年的几个朝鲜人,但没有形成规模,随后大面积种植的是日本人。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罗斯,夺取了长春到旅顺的南满铁路控制权,成立了南满株式会社,从此,有日本开拓团里的日本人和朝鲜人开始在东北种水稻了。东北人也是从那时候才知道还有农药和化肥这些玩意的。


日本的水稻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日本人根据自己的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品种进行了改造。918事变之后,东北大米开始大面种植,1932年,东北水稻种植是6万亩,到1940年,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亩。现在东北著名的“五常大米”,就是“满铁”时代日本留下的“陆羽123”“龟尾”品种,当然还有日本著名“越光米”的前身“农林1号”和“农林22号”的杂交。二战临近尾声,东北的农业又陷入了低迷,直到建国后,大米的产量一直处于一个非常低迷的状态。

那全国人民是咋能吃到的呢?


这就要感谢一个日本老头。


1980年,一个76岁的日本老头藤原长作跟着日本民间友好访华团来到中国。这个藤原先生非常厉害,他曾经在日本仙台吃到一种大米,觉得老好吃了,他就想,为毛我的家乡岩手就没有这好东西呢?
于是他就决定自己干!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藤原终于创造了适合寒冷地区的水稻种植方法——“藤原式栽培法”,也叫“旱育稀植法”,这种方法改良了传统水稻种法,大米口味好,产量高。
昭和30年,这种种植技术成为了日本首屈一指的技术,被多次表扬并广泛推广,日本天皇都叫他“水稻王”。
藤原在中国访问时,发现黑龙江方正县和北海道的条件相似,但种植技术落后,水稻产量低得可怜。藤原马上说,他要把这种水稻种植方法传授给方正县的农民,让当地的水稻产量也能够提升一下。所以在1981年黑龙江省科委和省外办邀请藤原先生来华,藤原先生带着2个新的水稻品种来方正县。


藤原老先生虽然在日本有名,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农民,不是啥专家、教授,刚来中国的时候,还有些人不太相信他。
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方法比较粗放,就是密集播种,然后多浇水,平均亩产只有300斤左右。而藤原先生的“旱育稀植法”,彻底改革了这种耕种模式。


实验结果

第一年,藤原种了27亩试验田,虽然遭遇了病害、暴雨和低温等不利因素,但在老头的精心培育下,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了805斤,实现了产量翻番。
吃到了甜头的方正县,在1982年把试验田扩大到了4556亩地。
但好景不长,老天爷降下了灾难,方正县遇上了百年难遇的大旱。
尽管这样,藤原所实验的稻田平均产量还是达到了758斤,最高的一亩收了1024斤。



从此,方正的大米出名了,方正县也成了中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保护县,这时小站稻也复兴了。随后,这项技术就被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到藤原先生去世的时候,他的栽培法已经在中国北方13个省市获得应用。

值得人民纪念的藤原先生

1984年,黑龙江省政府向藤原先生颁发了一项科技贡献奖并奖励了他5000元人民币。这是黑龙江省第一次给国外专家颁发为发展经济作物作出贡献的奖励。
1989年,中国外国专家局为藤原先生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纪念特别荣誉证书。他还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接见。


而藤原先生本人生活简朴,把他扔在中国农民堆里,你根本找不到他。他在中国工作多年,没要过一分钱,也没有申请过任何专利,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后能把自己骨灰的一部分葬在方正县。藤原去世后,他的骨灰的一半埋在了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内,还立了“藤原长作纪念碑”。

2345截图202407072306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3: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3: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可能会挨砖,中国最好吃的大米都是日本的“越光稻”、“秋田小町”等优质粳稻延伸品种,至于袁隆平的水稻你去吃过一回就知道了,除了产量,别的一无是处,只能用来酿酒或者作饲料。不是饥荒年代,基本上没有人会吃这个稻米。海南岛的大米就是典型例证,所有去过海南的游客都知道海南的大米贼难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3: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2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米叫人工米,会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19: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