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5-23 18: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的教育实质上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教育。把初中和高中部分课程内容压缩到小学课程中,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有的问题其实授课教师也不懂。课我讲了,懂不懂是学生和家长的事。家长文化低一点,就无法辅导自己的孩子。有钱还好,拼命花钱请家教,其实多数是白花钱。
很多中小学老师不会讲课,一本破教参,束缚了他们的思想。
小学搞什么奥数,有的题把数理逻辑和代数、几何混合在一起;有的玩文字游戏,故意使用歧义玩什么脑筋急转弯;怪不得依靠此法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常常会缺失前提。
中国的汉语和欧系语言的根本不同是思维方法的不同。用生搬硬套的方法,把国外的教材内容套在中国的教材中,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对问题的理解。中小学很多孩子不会做数学,不完全是数学问题,首先是教科书中数学题目的语言就令很多孩子读不懂。
汉语是语素复合语言,描述事物是线性的。眼睛观察到什么就直接表述什么。
欧系语言是先陈述事物主体然后再修饰次要事物,所以语言表述会使用大量从句。汉语古代很少使用关联词语,依靠语义和语境来表述语言中的逻辑关系。五四以来,所谓现代汉语是学习欧系语言的结果,采用复句和关联词表示语言中的逻辑关系。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与口语有距离的现代文言。这种类似白话,实际平常口语又不用的东西,孩子们理解起来有困难。
数学中又有很多条件用语,“如果仅当”,只有……才“,”只要……就“,小学生不明白它们的语义区别。
甲列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乙列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一段路程是300公里,那么它们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多久能够相遇?
一位小男生说:”它们要撞车怎么办?“
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教师根本不再一条线上。
看看我国古代九章算术,里面基础题目很多,其思维方法,多是从归纳问题开始。
西方则采用演绎法,讲公式,然后套公式去解题。
中国小学五六年级要大量讲四则算数,讲比例题。欧美教育直接讲代数。
很多家长可能已经忘记了四则算数,但往往还能记得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四则算数往往把事物整体看成”1“,很多家长就不明白这个1是什么。其实就是100%。但偏不说百分之百。
数学就是这样被教材搞得昏天黑地。
学生越不懂,老师就越高明。家长越不懂,老师就更高明。花钱吧,补课班。
其实现在中小学缺失的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可怜的孩子和家长,靠这样的教育就能够培养出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