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有价值而在国内被遗忘的技术书---德文《超外差接收机》
我在“游走在专业和业余之间”以后是退休,退休后的乐趣之一是阅读或者翻阅那数百本(从来没有统计过,因为不断地增加而又不停地丢失)“藏书”。有些书籍,比如文学、哲学乃至佛学的书籍,估计不会过时。当然不是全部这些书值得保留,比如有些上世纪50年代的无名小说,在翻阅时就把它们给清理了。
相比之下,科技书值得保留的实在不多。比如当年很流行的计算机语言“BASIC”有关的书不少,现在还有什么价值呢?没有了,因为这种计算机语言已经没有人再使用了。类似的计算机软件还有不少,所以关于这些计算机软件的书都基本没有保留价值了。
然而在清理这些书籍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一本有价值而在国内被遗忘的技术书:德文版的《超外差接收机》。有朋友说,我们中文关于收音机的书多如牛毛,从科普的到专业的“无线电接收设备”的书都不少,这本《超外差接收机》有什么稀奇?请听我慢慢道来。
这本书原文是捷克语,后被翻译成德语,我国某研究所购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注销卖了。(见附图)60年代我在西单的旧书店买了以后,因为专业不在收音机,所以没有细看。这次一看发现里面大有玄机:原来超外差收音机的统调跟踪还有其它花样。
我把它的目录翻了一下,心想,如果这本书当年有中文版,或许对我国的收音机行业有影响,因为书里还介绍欧洲收音机生产的质量管理流程。今天是集成电路时代了,它的意义就不大了。
如果是英文,很多人可以阅读,德文的估计太小众了 我把目录放在这里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不但又“三点”,还有4、5、点的跟踪方法。 dabfxz 发表于 2024-1-9 15:48
我把目录放在这里
《超外差接收机--统调、调机、维修》
原名:《Uebertragungsempfaenger , Gleichlauf-Abgleich-Reparatur 》
作者:Tucek/Irmler
出版:VEB Verlag Technik Berlin
(说明:此书的原著是捷克文,由R.Fischer翻译为德语,1961年在东德的VEB柏林技术出版社出版。国内的某研究所购入后被注销,本人1964年在东单旧书店所买)
本书目录:
引论
幅度调制 p.15
频率调制 p.18
电波传播和接收要素 p.26
UKW-FM对AM广播的优缺点 p.28
相同或相邻频发射时,同时接收的场强差别 p.28
带宽要求、优值、接收机和天线的aufwand p.29
传输质量 p.29
电阻噪声 p.30
回路噪声 p.30
电子管噪声 p.31
小结 p.32
(第一部分) 接收机问题
1. 接收机引论 p.33
1.1 直接接收机 p.33
1.2 外差接收机 p.34
2. 广播接收机的特性 p.35
2.1 波段 p.36
2.2 电子管数量、电子管功能和回路 p.37
2.3 灵敏度 p.37
2.4 选择性(分离锐度trennschaft)和带宽 p.38
2.5 低频输出功率 p.39
2.6 失真 p.39
2.7 低频频响 p.39
2.8 功耗 p.39
3. AM外差接收机 p.40
3.1 外差接收机的数据 p.42
3.11 AM中型机 p.42
3.12 AM大型机 p.43
3.2 中型机的说明 p.43
3.3 大型机的说明 p.46
4.FM外差接收机 p.48
4.1 输入电路 p.49
4.11 超短波混频级 p.51
4.12 超短波前级 p.55
4.13 一个超短波输入电路的说明 p.58
4.2FM中频放大器 p.59
4.21 带宽与选择性 p.60
4.22相位失真 p.60
4.23栅极-阳极电容的反作用 p.61
4.24中频的中和 p.62
4.25限幅 p.65
4.3 FM解调器 p.66
4.31鉴相器(Riegger电路) p.67
4.32比例检波器 p.68
4.33 九极管(enneoden)解调器 p.71
5.AM与FM外差接收机 p.72
5.1一般要求 p.72
5.2一部AM-FM收音机的说明 p.74
6.外差接收机的统调(单旋钮调谐) p.76
6.1 通过微调元件不同的L或C实现在输入回路和振荡回路的统调p.82
6.2 通过机械变换实现在输入回路和振荡回路的统调p.83
6.3 三点统调的电路 p.86
6.4 四点统调的本振电路 p.95
6.5 五点统调的本振电路 p.100
6.6 五点及更多点统调的本振电路 p.106
6.7 同时改变电感和电容的统调 p.108
6.8 超短波接收机的统调 p.109
7.振荡频率的选择 p.112
8.中频频率的选择 p.115
9.超外差接收机的干扰 p.120
10.统调的计算(三点式统调) p.125
10.1 三点统调的计算问题 p.127
10.2 统调频率的调谐 p.133
10.3 在相互统调频率上的三点统调元件的计算 p.141
10.31 按照麦克纳米-菲利普方法计算本振回路电容Cs和Cpo的列线图
计算方法 p.144
10.32 本振回路电容Cs和Cpo的计算方法 p.156
10.4按Frans的统调问题的图算结果 p.159
10.5电容调谐时,不同电路变化对统调的影响 p.184
10.51 天线耦合的影响 p.184
10.52 输入带通滤波器的影响 p.187
10.53 中频阻塞回路对统调的影响 p.188
10.54 本振回路接地对电路元件的变化 p.193
10.55 振荡线圈与底板的串联电容 p.195
10.56 输入回路和本振回路可变电容容量的差别 p.195
10.6 电感调谐的三点统调 p.197
10.61 电感调谐的输入回路 p.197
10.62 电感调谐的本振回路 p.198
11. 电感量与电容量的补偿(Abgleich) p.199
11.1电感量的补偿 p.200
11.11 通过绕组退线的补偿 p.200
11.12 通过绕组移位的补偿 p.201
11.13通过绕组分隔的补偿 p.202
11.14通过半圈弯曲的补偿 p.202
11.15通过短线的补偿 p.203
11.16通过短路绕组的补偿 p.203
11.17通过高频磁芯的补偿 p.205
11.18补偿的帮助方法 p.206
11.2电容量的补偿 p.206
11.21 由陶瓷电容或云母电容器的补偿 p.206
11.22 直线微调电容器 p.207
11.23 微调电容器 p.207
11.24 用旋转电容器的补偿 p.209
(第二部分)外差接收机调机、控制和测量的仪器
12. 一个完整企业的设备例子 p.210
12.1 通用变压器 p.211
12.2 天线选择器 p.211
12.3 混合放大器 p.212
12.4 中频发生器 p.212
12.5 高频发生器 p.215
13. 维修车间设备的例子 p.216
14. 实验室设备的例子 p.216
15. 工作台的特殊性 p.217
15.1音频发生器 p.218
15.2检验与测试发生器 p.220
15.3天线仿真(Antennennachbildunfen) p.226
15.4输出功率测量仪 p.227
15.5失真系数测量电桥 p.227
16.实现工作台的例子 p.228
16.1总装企业的维修工作台 p.229
16.2维修车间的工位 p.230
16.3实验室的工位 p.232
17.维修工作台的测量机检验仪器 p.232
17.01 直流电压750伏的电子管电压表 p.233
17.02 低频电子管电压表,20Hz-20kHz,量程30微伏到300伏p.234
17.03 通用电子管电压表,直流至100MHz交流,带测量电流和电阻的附件p.238
17.04 信号跟随器 p.240
17.05 电感、电容和频率基准的通用测试仪 p.240
17.06 频率计 p.243
17.07 带T型电桥的音频信号发生器 p.245
17.08 带相位电路的音频信号发生器 p.245
17.09 高频信号发生器 p.247
17.10 多谐振荡器 p.249
18.最重要的测量仪器的说明 p.251
18.1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 p.253
18.2R-,L-,C-,Z-,Q-值测量的仪器 p.259
18.3交流电源 p.268
18.4寻找频率的仪器 p.279
18.5标准件和附件 p.286
(第三部分) 外差收音机的调整和检验
19.预检和调整 p.291
19.1部件的预检 p.291
19.2完成过程中的检查 p.293
19.3中频放大器(AM)的调整 p.298
19.31 用固定频率的调整 p.298
19.32用扫频发射机的调整 p.301
19.33用中频放大器晶体滤波器调整外差接收机的提示p.303
19.4长、中短波高频回路的调整 p.307
19.41 简单调整到最高灵敏度 p.309
19.42 按差拍方法的调整 p.310
19.5(FM)中频放大器的调整 p.315
19.51扫频方法 p.316
19.52固定频率方法 p.319
19.6解调器的调整 p.320
19.61Flank解调器的调整 p.320
19.62九极管(相位整流器)解调器的调整 p.321
19.63相位鉴频器的调整 p.322
19.64比例检波器的调整 p.322
19.7超短波输入部分的调整 p.323
19.8阻塞回路和吸收回路的调整 p.326
20.完工及维修后的测量和检验 p.326
20.1成品检验 p.327
20.2收货检验 p.329
20.3顾客检验 p.330
20.4抽检 p.330
21.型号验收(Typenpruefung) p.330
21.1一般性提示 p.330
21.2电源部分的测试 p.331
21.3低频部分的测试 p.332
21.31电气频响 p.332
21.32声学频响和方向性 p.334
21.33低频灵敏度 p.336
21.34干扰电压 p.337
21.35噪声电压 p.338
21.36交流噪声电压 p339.
21.37失真系数和输出功率 p.339
21.38互调失真 p.340
21.4中频部分的测试 p.342
21.41 中频选择性曲线 p.342
21.42 中频带宽 p.344
21.43 中频选择性 p.344
21.44 中频对称性 p.345
21.45 中频灵敏度 p.345
21.5高频部分的测试 p.346
21.501限制噪声的灵敏度 p.348
21.502信噪比 p.350
21.503静态限制 p.352
21.504动态限制 p.352
21.505高频选择性(双信号方法) p.353
21.506同频干扰特性 p.356
21.507邻频干扰特性 p.357
21.508中频干扰特性 p.358
21.509镜像干扰特性 p.359
21.5010经过高频后的低频频率响应 p.360
21.5011自动增益调节 p.361
21.5012频率稳定性 p.362
21.5013抗麦克风效应 p.366
21.5014 意外的自调节 p.366
21.6针对来自电源高频干扰的灵敏度 p.367
21.7经由天线的高频干扰辐射 p.367
21.8经由电源的高频干扰辐射 p.368
21.9其它测量 p.368
21.91 统调误差 p.368
21.92 振荡器起伏电压 p.370
(第四部分) 修理的通过
22. 收音机修理车间 p.372
22.1 接收机卡片 p.374
22.2 维修卡 p.376
22.3 标准电子管 p.378
22.4 测试仪器的 p.378
23.故障寻找 p.379
23.1丢失电路图的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 p.380
23.2 维修后接收机的验收 p.381
附录
1电阻和电容器 p.383
2某些材料 p.394
3以分贝表示的功率、电压、电流关系 p.395
4电源变压器计算图 p.397
参考资料 p.400
------------------------------------------
感悟:
1. 民用接收机无需太精确,比如波段内的灵敏度不一致、信号可能的失真等等问题,而专业书里会分析,(天线)输入电路的不同类型(电容耦合还是电感耦合)带来传输性能的不同。
2. 在统调问题上,民用机是能统调多少算多少,而欧洲人却很认真,这本书就是例子。
3. 国内好像还没有人专门计算过统调误差的问题。
4. 集成(IC)化以后的统调是怎么考虑的?特别是不用可变电容器而用频率合成技术的,不用统调了吗?
5. 接收信号的类型是否包括a.声音
b.图像
c.数据(电报)
d.数字信号,把上面全包了
论坛里有懂德语的。 差距太大 国内只要能用。 很佩服大英帝国的语言,即使没学过,一个一个单词查词典,也能理解90%。
其它语言例如东亚语、阿拉伯语,不学个几年,词典都不会查,不知单词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谁看了目录,对哪一节有兴趣,我可以拍照发上来,发挥这本书的作用。 既然多点统调是此书特点,翻译一下这个:
6.外差接收机的统调(单旋钮调谐) 乙猪 发表于 2024-1-10 15:25
既然多点统调是此书特点,翻译一下这个:
6.外差接收机的统调(单旋钮调谐)
好的,稍等。要有空的时候才译。 这是关于统调的概述。说的是统调的原理。先把它发出来。因为里面有公式,不好在word里面写,
稍后我会加以说明。
其实统调的原理在国内的课本上也有,不过分析没有他详细罢了。(西福罗夫的《无线电接收设备》,程西津的教科书都有,甚至冯报本的《超外差收音机》里也有简单说明) 见过最详细介绍统调的应该是俞锡良的《业余电子管收音机设计》了,。统调之后能达到的余差是可以计算的
使用可变容器同轴调整接收欲频率和本振频率,因二个频率的变化率不同(以中波为例,接收频率变化3倍,本振频率变化2.15倍)故此必须做跟踪调整,中波是三点跟踪,短波是二点跟踪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了
如能做到楼主介绍的书中所说,能做到五点跟踪,是会更好,可能长波段接收会更需要
数字技术广播接收机应该没有这类问题了,思路都不一样的 KDX 发表于 2024-1-12 19:24
见过最详细介绍统调的应该是俞锡良的《业余电子管收音机设计》了,。统调之后能达到的余差是可以计算的
...
很认同你的观点,数字时代下完全用不着当年的方法了。
另外,谢谢你提醒《业余电子管收音机设计》这本书,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正在从业余变成“专业”,所以没有留意这本书。(读书是我最大兴趣之一)
至于统调微调,专业书里讨论得很详细的,比如程西津的《无线电接收设备》里就有一节,包括计算方法在内。在另一本俄文《无线电接收设备》(那本书没有中文版,因为那时中苏关系已经闹僵了)里,分析更详细,达10页之多。可惜他们也没有谈多点统调的问题。
我发帖说德文的《超外差收音机》,只是提醒曾经有过这样一本书,而且书里提出多点统调问题。虽然今天已经时过境迁,但留下做历史。足矣。:handshake dabfxz 发表于 2024-1-9 15:51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超外差接收机的统调不但又“三点”,还有4、5、点的跟踪方法。
對呀,當年的軍機例如139、239、339等都是做的6點統調,收音機也可以同樣操作,可變電容動片兩端的花片就是作此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