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w 发表于 2024-1-10 16:36:55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0 10:32
想讲究些的话,画图定做一个原木箱子吧。花点心思好好设计下,结合原木的木纹与质感,总体挺不错的。

...

感谢感谢。受教了。本来在网上找铝机箱,没有想要的,做个木机箱是个好主意。木工工具我有,也置办了CNC和3D打印机,就是没有想到做一个实木机箱。网上有15mm的胡桃木,箱体可用榫卯接合,面板用再好点的木头CNC加工。茅塞顿开。多谢多谢。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0 16:38:43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falling 于 2024-1-10 16:46 编辑

ccbw 发表于 2024-1-10 16:36
感谢感谢。受教了。本来在网上找铝机箱,没有想要的,做个木机箱是个好主意。木工工具我有,也置办了CNC ...

哈哈,放手去做吧!:D
另外鉴于你是专业用途的监听板子,不妨注意一下声音上的联系与影响。比如使用密度略低些的木材,能适当润色声音的音色,增加一点点宽松度、耐听度。密度度的,则动态、线条、速度、细节更出色些。等等。
反正不见得一味用贵价的密度高的红木、好木,声音就也好。关键还是合适。

具体自己摸索、把握吧。

ccbw 发表于 2024-1-10 16:49:57

本帖最后由 ccbw 于 2024-1-10 16:53 编辑

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也想置办一套功放+音箱,目前用的是自己DIY的,想换个口味,初步设想是淘一套美之声监听一号+钟神JA1,JA99C,音源有马兰士CD67SE,黑胶,唱放是自己用双运放DIY的,JVC的电控卡座,也有录像机,所以想暂不考虑,想听一下您的意见,感谢。

ccbw 发表于 2024-1-10 16:52:12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0 16:38
哈哈,放手去做吧!
另外鉴于你是专业用途的监听板子,不妨注意一下声音上的联系与影响。比如使用 ...

多谢多谢。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08:44:52

ccbw 发表于 2024-1-10 16:49
还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也想置办一套功放+音箱,目前用的是自己DIY的,想换个口味,初步设想是淘一套美之声监 ...

不会冲突。厂机有厂机的玩,DIY有DIY的玩。只要你不要将自己搞得特别忙,支撑几个爱好没问题的。
你提到的也都是国产里口碑还不错的牌子或产品,买一两套无妨。不过建议你亲自试听,以确定声音表现适合自己。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08:50:17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08:44
不会冲突。厂机有厂机的玩,DIY有DIY的玩。只要你不要将自己搞得特别忙,支撑几个爱好没问题的。
你提到 ...

以CD63、67同时代而言,日本的几个厂牌的音源,马兰兰偏软模一些,好处是家居的偏硬环境能直到一定中和作用,但线条速度细度这些比有妥协。雅马哈则相反,清新、快速、纤细一些,但音乐味妥协些。天龙则相对比较中性、平衡一些。
比较好些的玩法,是找一台相对中性的转盘,加接独立的解码器作为音源。这样能提升整体表现。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16:37:16

说到新世纪音乐(new age),在2000年前后那几年听过一段时间。那时也是相对深入一些的接触这个音乐类型。
不过我聆听的艺人相对集中些,听得比较多的有乔治.温斯顿、白日梦、查克.布朗等几位。团体的会听一听班得瑞,和一个叫“光映唱片”的系列(好像是公司名称叫“东映”)。
说到查克.布朗和班得瑞,两者其实是有关连的--班得瑞曾经与查克.布朗合作出过一张新世纪音乐专辑“深呼吸”,我当时就买了他这张专辑。

其实我之所以留意到新世纪音乐,起因还是古典音乐--因为我当时非常喜爱的一个曲式--马哈贝尔的《CANON》,中文译作“卡农曲”。为此我搜集了数十个版本、各种音乐类型的卡农曲,先是古典的,后来是其他类型的改编曲。连摇滚版、说唱版的,都收集了,哈哈。
其中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张专辑:





这张专辑的当年(2000年左右)毕业工作没多久,在江门购书中心买的。德国进口原版,PMDC 01版,二十多年前,要150大元!当时的物价来说,这价格算是很贵的了--常规古典乐唱片才几十元一张。犹豫了很久,第一天看到时舍不得买。第二天,实在喜欢,专程过去咬牙买下了......

而在后续收集的版本里,有一首就是乔治.温斯顿改编的钢琴版新世纪音乐。这首曲子,当时好像也被一部当红的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用作剧情配乐。
当然了,乔治.温斯顿的其他作品水平更高,比如他的《四季》系列。这首改编卡农曲,记得就是出自他《四季》系列中的《十二月》。专辑我也买有收藏了。

说到卡农曲,我要感谢一个朋友老KEN,于二十多年前创立的一个免费音乐分享论坛:基点论坛。当时论坛上音乐音响类人才可谓卧虎藏龙,大家纷纷上传精品的唱片音乐,免费给大家试听、分享。正是在这个论坛,我得以试听了大量的古典及民族精品音乐。而当时就有一张帖子,标题记得叫:《CANON》版本大串烧,里面上传了不少版本、各种风格的卡农曲,可谓正对我的下怀。

以此文章,再次怀念我的朋友--老KEN......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17:04:24

本帖最后由 夜玫瑰falling 于 2024-1-11 17:07 编辑

刚才提到的东映唱片公司“光映唱片”,看地址是广州那边一家小公司,2000年前后创立的。
由于性价比较高,当时也时不时挑些喜欢的买了。也传几张手头的唱片图片上来,留念:




这个小公司这个系列的唱片,除了声音不差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唱片的包装、手册、碟片等的工艺都非常精美。二是价格非常便宜--外面音像店大概20元一张。大型音像店则贵些,比如我在广州购书中心就看到要40~50元一张。但也不算贵,因为刚才我提到的白日梦的第一张专辑《Dreaming》,卖到120元,我也是犹豫好一段时间才买了。

“光映唱片”里有两张是听得比较多的,一张是《象牙海岸》,另一张是《当鹰沉睡时》。
尤其是那张《象牙海岸》,和另一张舞台剧原声专辑--蔡琴《机遇》,当时在我生活及事业低谷时,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难眠之夜。






一转眼,都二三十年了......

当岁月,和迷惘
已成风尘中的灯饰
带上
你的心怀
去迎风吟唱

那年点滴
恍惚,斑驳的光影
铺满老旧的心情
在我一生
常常追忆


.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17:08:34

yzy123 发表于 2024-1-9 16:20
楼主的配备相当可以现在这些装备很难配备齐全了。

见笑了。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不少还是自己制作的土炮。:D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17:10:15

同安石 发表于 2024-1-10 09:29
哇,发烧友都是设备越来越多!

哈哈,可能就是这样的。
我还有一个坏毛病:但凡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第一台样机,都舍不得卖,留着自己收藏、留念。
久而久之,屋子里就堆满了.....:D

csm1991 发表于 2024-1-11 21:01:48

黑胶唱片,现在很稀罕了,应该都是些绝版的音响材料,好好保留,时间越长越值钱

ccbw 发表于 2024-1-11 21:03:01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1 08:50
以CD63、67同时代而言,日本的几个厂牌的音源,马兰兰偏软模一些,好处是家居的偏硬环境能直到一定中和作 ...

谢谢。其实最钟情的是TEAC的CD,但是一来是价格原因,二来是自知耳朵没那么灵敏,与其花那么多钱,还不如听几场音乐会,所以做了妥协。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5 10:29:56

ccbw 发表于 2024-1-11 21:03
谢谢。其实最钟情的是TEAC的CD,但是一来是价格原因,二来是自知耳朵没那么灵敏,与其花那么多钱,还不如 ...

TEAC当年也有一些精品器材--其实80、90年代,日本音响厂商竞争异常激烈,各厂牌黑科技层出不穷,无论高中低端,基本都有自己的当家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到今天仍然不过时,声音的表现,也仍然出色。
因此与其说选择品牌,不如说选择自己想要的风格,并结合预算去找到合适的型号。这样会更适合。

音乐会当然是好啊,支持多听。我也时不时听现场,甚至现场演奏一两下,乐呵乐呵。但音乐会不可能天天看、随时听。因此一两套过关的音响器材,对于爱乐者而已,还是少不了嘀。

ccbw 发表于 2024-1-15 15:08:39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5 10:29
TEAC当年也有一些精品器材--其实80、90年代,日本音响厂商竞争异常激烈,各厂牌黑科技层出不穷,无论高中 ...

夜玫瑰老师大才。我只是喜欢音乐而已,闲暇时在家中自娱自乐。

夜玫瑰falling 发表于 2024-1-15 16:23:09

csm1991 发表于 2024-1-11 21:01
黑胶唱片,现在很稀罕了,应该都是些绝版的音响材料,好好保留,时间越长越值钱

一个冷知识:黑胶的销量,其实已经连续好几年超过CD了。
并且世界上不少黑胶生产线已经重启,包括国内,已经有了两三条黑胶生产线。新近的,就是前两三年建立的三洋影音公司的生产线。

同时,同为模拟工作方式的胆机,仅从我身边的朋友的需求量、向我定制的情况来看,就明显增多。并且他们有老有少,即使几位90后年轻人,一直使用石机的,来我处一试听对比,基本都转用胆机了。

不过前提是:器材的素质能有所保证。设计、调校不到位的胆机出来石声的比比皆是;而石机调校得平衡耐听的,也是有的。
抛开素质表现及综合成本去作类型对比,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无论从音响市场、各类音响展会上还是烧友的使用上,胆机以及模拟的器材这几年都在回暖、复兴。
最近的广州音响展、慕尼黑音响展,胆机、黑胶的参展数量或比例,都比去年上升了。甚至卡带也有回暖的趋势,日本的一些厂商,已经复产卡带机了。
我是CD为主,黑胶、卡带、数播也一起用。各有特色,正好互补。乐趣,自然也更多。

所以准确来说,兄台的讲法应该改为:这些上个世纪生产的老原版黑胶唱片,现在很稀罕了。:D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几张应景的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