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set009 发表于 2024-9-16 06:50
Unix要早得多,一直没成功,几经辗转。Linux走的Unix的路,也是宏内核,宏内核优点是进程间通信容易,缺点 ...
宏内核和微内核的争论一直存在,各有优缺点,前者最大的问题是延展性差,内核升级必须整个升级,无法像微内核那样只更新部分内容,而且宏内核随着功能扩展会越来越庞大,维护成本更高。但宏内核的好处是响应速度和可预期性,而且实际上宏内核更稳定一些,因为宏内核的行为可预测性更高,所以测试结果和使用结果的一致性更好,而微内核使用中会遇到很多测试无法覆盖的问题,也就是意外更多一些,这就是为什么windows几乎天天打补丁。
但现代操作系统的发展,存在更多的技术融合,linux把越来越多的功能放到驱动层和服务层,通过改变驱动和服务可以实现功能的延展,从这个角度讲也具备了一些微内核的特性,现代linux真正固化在内核的代码,其实在其总代码量中的比例非常低。linux桌面系统差主要是因为它最开始就不是为桌面系统开发的,整个内核的逻辑难以适应桌面系统的各种需求,又因为开源等原因,难以获得硬件厂商的深度支持(比如linux上蛋疼的英伟达驱动),而windows最开始就是面向可视化的,所以自然在图形方面做的更好,DirectX更是windows系统的重要基石,可以说windows今天的成就,DirectX功劳非常大。
总之没有那种技术路线是完美无缺的,宏内核和微内核理论上没有谁比谁更优秀,一些都要看研发水平,windows的发展比Linux好,但Linux的维护者基本是义务劳动,不能要求更多了。 专业的人都这么关心专业的事,所以除了能写出影评读后感的专业解读之外,有时还能借鉴参考做一些事情,譬如拿来启蒙后辈专业选择,至于外面大世界有很多不同专业或不太专业甚至不专业的角色,需要的是娱乐,神剧靠起伏反转吊足角色们的胃口,短剧快视频则靠简单易懂抢占不同胃口角色们的碎片时间,越短起伏越多、越易理解越能收割市场流量,看完顶多感叹世间套路多,真想活学活用问题就多了,只有很少人能揪出反逻辑违背自然规律的败笔或指出可圈可点值得肯定之处。 washu 发表于 2023-12-20 09:24
他指的应该是 nt4,或者更老的 nt 3.5x,直接冠以 Windows NT 之名的 winnt,从 w2k (nt5 )开始就不再 ...
有一版本好象只支持很小的不到2GB的分区,当时用分区工具看到明明还有空间,但厂家把盘只分成一个小分区用。我多事把它用魔术师调大,结果不能启动了,调小回去又可以启动。久远,记不太清楚是不是NT了,也可能和别的低版本系统记混了 NewChina牛中国 发表于 2024-9-19 19:13
有一版本好象只支持很小的不到2GB的分区,当时用分区工具看到明明还有空间,但厂家把盘只分成一个小分区 ...
你的记忆是正确的,NT4 安装时是先把分区格式化为 FAT(FAT16)格式,再转换为 NTFS 格式,所以无法在大于 2GB 分区上安装 :lol
如果要使用更大分区,必须先安装好 NT4,再安装 SP6 补丁集,这样就可以将新分区直接格式化成 NTFS 格式以支持巨大容量。
至于为何辣么麻烦,只能说 NT4 发行时硬盘还比较小吧 :P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9-20 11:20 编辑
早期windows:
windows 1.01、1.02、1.03、1.04
windows 2.03、2.1
windows 286
windows 386
windows 3.1
windows 3.2,3.1开始有中文版
老衲看网络小说时,碰到一个疑问,请教高手。
有网友说,c++11引入了一个新特性:并发编程,从后面叙述来看,并发指的是多核编程,以前cpu只有单核,以前是单核编程。
老衲印象中,多核编程应该叫并行编程,不是并发编程。
并发指的是数据库处理时,张三、李四同时下单买下了某物品,而某物品只有一件。
C++11,是并发还是并行?
本帖最后由 girlexplorer 于 2024-9-24 00:44 编辑
十几年前,互联网上第一热门词是:病毒、木马。
卡巴斯基、毒霸之类的,装机必备。
现在,互联网上几乎再也没有病毒、木马这个词,无数曾经大名鼎鼎的杀毒软件现在估计都没听说过。
为啥?
64位操作系统安全性比32位高n个档次。32位,恶意木马伪装成驱动程序,或隐藏在驱动程序中,驱动程序权限很高,能访问内核。
64位驱动程序经过数字签名,没有木马。没有数字签名的驱动程序无法在64位win操作系统上安装。
个人经验,win10需要4G内存才流畅,2G不够。
Win10真的好用,稳定,比xp稳定的多。阿三的编程水平还是很厉害的。
以上个人看法,不一定准,不作参考。
这个东西说起来很复杂。
假设只有一个CPU核心,从理论上来说就没法并行,只能串行。比如你一边从键盘敲字,屏幕上还得同时显示,就算只有一个CPU核心也照样能做到。因为系统每10毫秒调度一次APP,只是终端用户感觉不到而已。
如果不止一个CPU核心,要不要并行还是操作系统说了算。因为数据迁移是有代价的,操作系统会评估这种代价,再决定要不要调度到别的CPU核心上。
如果一段内存是多个线程共用的,即使只有一个线程写[全都读取不用锁],也得加锁,或者说这里只能串行,不论多少CPU核心都没意义。如果访问的数据只读或者互不干扰各自访问自己的数据,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并行,如果载荷很重,所有CPU核心全调度上去吃满。
任务调度是调度器的事,这个调度器可能是一个APP,也可能是操作系统调度器。不论多少核心,程序执行时都得先进入等待队列。任务首先进入队列,当优先级相同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调度,只有一件物品,只能串行,先到先得。 绝大部分病毒都是杀毒软件公司的杰作,一边卖杀毒软件,一边做病毒。查杀病毒的原理是扫描文件,提取特征值和杀毒软件的病毒库特征值去比对,能对上就判为病毒,对不上就是正常程序。后来各种广告推送流行起来,没有特征值,于是传统的杀毒软件成了废物,杀毒软件活不下去了,所以病毒也就几乎消失了。
早期的系统没有那多的权限等级,一个APP(例如杀毒软件)想要删除另一个APP(含有病毒的应用程序)的文件,需要等到这个程序不正在执行方可。商业上存在竞争关系时,这种做法可能会被滥用。于是有的程序不想被删掉,就始终在执行,比如早期QQ在前台始终保留一像素。
后来的系统越来越复杂,有很多权限等级,内核权限最高,其次是系统级权限(各种硬件驱动程序),然后才是普通APP。杀毒软件也是一个APP,想要删除别的APP文件显然没有那么容易,必须提升自己的权限才行,于是就伪装成驱动(各种安全软件,各种管家等等之类的软件惯用手段),问题他们不是驱动,根本就没有驱动能力,所以得伪装的很好才行,否则某个APP要访问硬件时,需要操作系统调度,操作系统一旦调度错了,没有调度到真正的驱动,而是到了这些流氓身上,操作系统会误以为硬件驱动出了BUG,为了防止损坏硬件(比如该加1V电压,现在硬要加2V),只能关掉自己,这就是普通用户看到的WIN蓝屏。
另外一个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的地方是虚地址。APP自己只能访问自己的地盘,要破坏只能破坏自己数据,要通信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如果想直接访问别的程序位置会被操作系统直接处死。另外一个好处就复用内存,提升利用率。实地址访问的操作系统至今仍然存在,尤其在一些特别低级的硬件上。
权限鲜明,虚地址等等一些列的做法使得安全性提高。单纯一个数字签名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Windows10真的好用,好像两年没给老衲推送更新了。
在使用win10的八九年时间里,真正碰到的问题只有两个,
1,资源管理器里搜索时,电脑形同s机,最近两年正常了,可能是隐藏的很深的bug找到修复了。
2,访问某些购物网站时,电脑形同s机,没反应。老衲下定决心找原因,看事件记录器,找到故障代码,网上一搜,是购物网站的问题,勾上还是不勾SSL还是TLS就可以了。这个问题真奇怪,访问网站导致自己电脑s机。
刚看到介绍,鲍尔默的个人财富是一千多亿美金,盖茨当年为了把鲍尔默请出山,给了鲍尔默4%股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