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20 0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烧鸡是一道中华传统风味菜肴 ,通常是将鸡处理后,涂抹饴糖进行油炸或烤制; 再放入由多种香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用小火慢炖数小时制作而成。 其色泽诱人,多呈金黄色或棕红色,油润发亮,外形完整美观。 烧鸡的口感 烧鸡具有肉鲜味美、肥而不腻、烂而不散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烧鸡口感略有差异,比如道口烧鸡酥香软烂,食用时无需用刀,只需轻轻抖动大骨,骨肉即可分离,入口酥软芬芳,一嚼即化,咸鲜中带着清甜。 符离集烧鸡的肉质则较为软烂,肉色白嫩入味,卤香扑鼻四溢,可轻松脱骨。 德州扒鸡也是肉烂骨酥,五香透骨,而开封烧鸡的鸡皮如牛筋般弹韧性道,嚼起来嘎嘎响,肉肥不腻,越嚼越香。 烧鸡的历史 烧鸡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相关记载,其起源可追溯到清朝。 相传一家酒楼的小二在看火时睡着,导致鸡汤烧干,而锅里的鸡肉却变得更香,掌柜改良做法后成就了现在的烧鸡。 道口烧鸡始于 1661 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早年技术条件不足,后经张炳得秘方 “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并不断实践改进,其色、香、味、烂被誉为 “四绝”。 1981 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特优产品。
几 款好吃的烧鸡产地或品牌
一、道口烧鸡: 先抹饴糖油炸,再用老汤焖煮,造型时将鸡腿交叉插于腹中,双翅衔于口中,形状宛如元宝。 选用两年以内的嫩鸡,搭配砂仁、豆蔻、丁香、草果、肉桂、鲜姜、陈皮、白芷等香辛料和陈年老汤。 酥香软烂,咸淡适中,入口酥软芬芳,一嚼即化,香料和老汤的浓醇不会掩盖鸡肉本身的清香,咸鲜中带着清甜。 道口烧鸡是河南的特色传统名菜之一,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赞誉为 “天下第一鸡”,常被当作礼品赠送亲友。
二、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以其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著称。 正宗的符离集烧鸡在食用时,用手撕着吃更能体会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肉质香、软、嫩,鲜味醇厚,肉烂脱骨,一抖即散,烂而连丝,饱含汁水,吃完齿颊留香。 表皮油润鲜亮,肉色白嫩入味,肉质软烂可轻松脱骨,卤香扑鼻。
为中国四大名鸡之一,在安徽及周边地区广受欢迎。
三、德州扒鸡: 将鸡处理干净后,先油炸至金黄色,再放入配有多种香料的老汤中,用小火慢炖至肉烂骨酥。 以当地的优质鸡种为主,搭配砂仁、丁香、桂皮、白芷等多种香料。 肉质鲜嫩,骨酥肉烂,五香透骨。 山东传统名吃,扒鸡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中国肉类食品行业 50 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四、沟帮子烧鸡: 辽宁北镇市沟帮子,选用当地的鸡种,搭配多种香辛料。 需经过十八道工序,添加三十种筛选配料,坚持使用传统的白糖熏烤方式。 色泽枣红色,晶莹光亮,鸡皮酥脆,鸡肉软烂,有浓郁的烟熏味。 是辽宁的特色美食,属于百年老字号,受到当地人和外来游客的喜爱,还被誉为是 “四大名鸡” 之首。
五、刘美烧鸡: 河北唐山,手工制作,具体工艺传承独特。 选用优质鸡,搭配多种香辛料,肉质鲜嫩,香而不腻,口感醇厚。 其烧鸡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开设有连锁门店,旗下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六、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肉嫩、味美、汁鲜,吃起来爽口不腻。 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使卤汤保持在“似开非开”的程度,这样卤制的方式,既能使鸡肉充分吸收卤汁的香气、味道,还可以使鸡肉保持鲜嫩多汁的口感。 选用当地的土鸡为原料,这种鸡常年在山间走动,肉质紧实,香味浓郁。 相对于那些快餐式的烧鸡采用的工厂化养殖的鸡,不管味道、肉质还是口感,都有明显的差异。
七、卓资山熏鸡: 卓资山熏鸡色泽红亮诱人,肉质软烂肥美。 经过蒸煮等工序是肉懒骨透后,但最后还要放入多种中草药和香料熏制。 加入了老汤,并搭配各种配料,送长辈礼品,想来点不一样的,可以选择卓资山熏鸡。
八、滑县烧鸡: 滑县烧鸡,选 2 年上下、正生蛋的走地鸡,屠宰干净后从翅下开一个口子取出内脏,不开膛,将鸡浸泡处理后。 放入用猪脊骨、柴鸡、五花肉等熬制的高汤中,加多种香辛料酱卤,最后刷栀子水7。 肉肥油多的柴鸡、荆芥、白芷、白豆蔻、高良姜等多种香辛料。 鸡皮弹韧性道,肉肥不腻,越嚼越香7。
九 、河北二毛烧鸡(珍积成烧鸡) 河北大名的特色美食,二毛烧鸡,又叫珍积成烧鸡,因为创始人的乳名叫二毛,当地人习惯称其为“二毛烧鸡”。二毛烧鸡始创于清嘉庆年间,闻名于道光年间,因为新任府尹在路过店前,闻香落轿而名声大噪。 现今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发展,二毛烧鸡早已成为邯郸市,乃至河北的传统名吃。“一锅烧鸡满城香”,新鲜出炉的二毛烧鸡色、香、形、味、补,一应俱全。口感香嫩,颜色鲜亮,肉质柔韧、软烂,咸香味十足。如果有机会前往邯郸旅行游玩,一定记得尝尝邯郸美食“二五八之首”。
十、 常熟叫花鸡 常熟叫花鸡,又叫“常熟煨鸡”,“常熟叫化鸡”,是江苏常熟的传统小吃,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据说是一名乞丐在虞山脚下得到一只鸡,苦于无锅可炊,便将鸡用泥巴裹上,投入火堆中烧制,成熟之时香味四溢,而后这种吃法流传开来,被人争相效仿。到了光绪九年,常熟名厨将当地流行的叫花泥烧鸡进行改良,正式列入菜单。 经过改良的叫花鸡,一出炉香味就从泥巴缝隙中钻出来,一丝一缕勾着人,敲开之后,香味彻底爆发,满屋飘香。外皮色泽金黄光亮,肉质肥美鲜嫩,因为是焖、煨的烹饪手法,鸡肉酥烂,味透而嫩。若是搭配甜面酱等调味进食,味道还会更加惊喜。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