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_C 发表于 2023-10-29 17:10:09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1736&highlight=%B3%E4%B4%C5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992&highlight=%B3%E4%B4%C5

看看这两个帖子,他们的充磁线圈可能对我们有点启发。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9 18:33:17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3-10-29 18:34 编辑

dick_C 发表于 2023-10-29 17:10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1736&highlight=%B3%E4%B4%C5

http://www ...

嗯,这几个帖子拜读过多次了,直接充磁是下个课题:handshake ,基本成果,可能包括常见磁钢的绕法(受你启发,我想过但没想彻底;P )。当前的课题,是完成度盘绘制软件,算法都有了,就是没时间静心写代码。据说CAXA的数据接口更强,不知道您用过没?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9 19:39:36

做充磁机之前,做了大量功课,比如汇总了本坛能找到的,所有相关的帖子,做了个表。文件近50M没法上传,需要的留下邮箱。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9 19:42:29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9 18:33
嗯,这几个帖子拜读过多次了,直接充磁是下个课题 ,基本成果,可能包括常见磁钢的绕法(受 ...

您的按键开关我有印象,但好像不是单独发的帖子:lol 。

dick_C 发表于 2023-10-29 21:49:26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9 18:33
嗯,这几个帖子拜读过多次了,直接充磁是下个课题 ,基本成果,可能包括常见磁钢的绕法(受 ...

关于用软件绘表盘,也曾经考虑过,但现在万用表有很多了,实在勾不起兴趣。只是在论坛有人发表过指针表头做电容ESR表的帖子后,想到过画表盘的事,而且进行了设计。因平时工作不涉及数据接口什么的,所以也不会用,只是用笨办法,试了下用EXCEL计算出数值,再用CAXA来画表盘,试着画了下,见图,后来在淘宝买了个可以测电容ESR值的小板子,这个绘表盘的事就黄了。回想过去自制万用表,画表盘是真难啊,要费力折腾整整一天才能完,质量还不理想。现在电脑、打印机都有了,可以轻松画表盘了,但也不需要了。就像话剧茶馆里的一句台词:过去吃不起花生仁,现在花生仁有了,牙不行了。



dick_C 发表于 2023-10-30 04:36:11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9 19:39
做充磁机之前,做了大量功课,比如汇总了本坛能找到的,所有相关的帖子,做了个表。文件近50M没法上传,需 ...

你汇总了很多,其实用电容充磁,影响效果的无非就是3个元件,电容,线圈和开关,那么,电容问题不多,容量越大数量越多越好,开关大电流空开与直通开关的差距目前也没看出来,线圈的差别非常大,有20圈的,也有几百圈的,似乎都可以用,但每个人只是做了一种,也没法比较那个方案好。我觉得有必要对充磁线圈的圈数做个实验,为简单起见,把铁芯缠上点绝缘胶带,用乱绕法绕制,先试验10圈,然后是20,40,80等成倍增加,对同一磁钢充磁,看看到底哪种圈数最好,肯定可以找到一个较好的范围的,这样可避免走弯路。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30 19:28:15

dick_C 发表于 2023-10-29 21:49
关于用软件绘表盘,也曾经考虑过,但现在万用表有很多了,实在勾不起兴趣。只是在论坛有人发表过指针表头 ...

研究这个,兴趣使然而已。想法始于线性校正(理想表头就没什么可研究的了),研究时把繁琐的计算、绘制交给程序,这样就可以专注于问题的本质了,否则一、二百条刻度线(MF47直流51个、欧姆65个),光画线玩了;P 。

ch007 发表于 2023-10-30 20:26:08

作品不错学习了。

dick_C 发表于 2023-10-30 21:09:50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30 19:28
研究这个,兴趣使然而已。想法始于线性校正(理想表头就没什么可研究的了),研究时把繁琐的计算、绘制交 ...

涉及到线性校正那就要在表格中增加一个电流校正过程了,你除非能把表头的线性归纳出一个数学公式,才可以自动校正,否则还得逐点人工校正。其实用制图软件人工画一百来条线也没多繁琐,敲敲键盘,很快就会搞好,比绞尽脑汁去研究那些不大可能实现的任务要容易多了。
再回到充磁上边来,觉得你用直流钳表来比较磁钢磁性强度是个好办法,我试了下有效。但方法应该改进一下,就是照片上的摆法与摆放位置关系很大,位置差一点,数据差不少。建议表钳闭合,就用单臂挨着磁钢的一个极,每次位置大体一致,读数比较稳定。

dick_C 发表于 2023-10-31 01:32:38

本帖最后由 dick_C 于 2023-10-31 01:34 编辑

记得有人发过帖子,有一款台湾设计的较新型的指针表,它的欧姆档刻度线上,17至18欧姆间的格子比附近的窄很多。我认为这明显是人手出现的失误,不可能是表头线性的问题,因为表头最多也就是两端会出现线性不良现象,中间部分不会在某个点上出现突变。说明现在厂家设计表盘,大部分工作还需人工干预进行,计算机撑死了就是辅助设计而已,达不到你想象的输入一组公式,计算机自动画出整个表盘的程度,只要有人工参与就难免出错。专业厂家尚且找不到全自动画表盘的方法,你个人想独立创造出来我认为基本不可能。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31 20:02:45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3-10-31 21:08 编辑

dick_C 发表于 2023-10-31 01:32
记得有人发过帖子,有一款台湾设计的较新型的指针表,它的欧姆档刻度线上,17至18欧姆间的格子比附近的窄很 ...

线性校正软件,可以修正现有度盘,也可以用来从零设计度盘,即通用的度盘绘制工具。其思路是:
1、对于某具体表头,先测量若干标准电流下指针的偏角
2、根据以上数据,建立由若干表达式(y=ax+b)构成的数学模型
3、对各标尺,分别由其分度函数计算理论偏角
4、根据理论偏角,在模型中查询每条刻度线所在区间的表达式,并据此计算校正后的偏角
5、根据其它设定的参数,在CAD,通过VBA调用以上EXCEL数据,进一步计算(或用作图法获取)每条刻度线的起止点坐标,并自动绘制。
以上前4步,是在EXCEL中完成的(现已实现),CAD部分写了一半。第4步最重要(也相对麻烦些),公式无能为力,人算的话就更尴尬了,所以写了宏——点击按钮瞬间完成。主要工作是测量,假如基准标尺为50格,那么最多测定50个数据,一般测10个点就够了,修正时也只需修改几个数字 ,其它的交给电脑。这个TW的表,若是用电脑计算绘制就不会有此失误。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31 20:27:49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3-10-31 20:44 编辑

dick_C 发表于 2023-10-30 21:09
涉及到线性校正那就要在表格中增加一个电流校正过程了,你除非能把表头的线性归纳出一个数学公式,才可以 ...

钳表测磁是跟坛中大佬学的,明白您的意思,我也是这个原则,但每次位置我是“尽量一致”(就差点儿做个模具了),不敢“大体”一致;P 。经过反复对比试验,习惯了夹住并这么摆放(仅这种MF30表头)。这种姿势除了磁头相对于钳表有固定的限位之外,磁头相对于桌面、钳表相对于桌面(利用了胶垫与桌面的高差以及充磁机侧壁),均有限位,3者可交叉保证,读数的变化区间最小、可重复性很高。
PS:说到模具,用橡皮泥按个模就更好了。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1-3 21:53:22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3-11-3 21:54 编辑

这只顽固的MF30磁钢(保持磁短路状态)放了7天后,又倔强地退回去了:L (下图)。
明天重新再充,看看能否重现“145A”(今天做了其它实验,充磁机很热,电容也疲劳了)。
若能,说明磁钢不行(坛友有常类似的反映);否则,就是实验有问题了。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1-4 09:52:38

休息了12小时,468V充到150A。昨晚电容“疲劳”时,差不多的电压只充到125A。

qd0426 发表于 2024-1-16 15:47:24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3-10-24 19:39
多谢提醒,完整极性如下。当时为了强调 “异极相对充磁”,作了简化 。

一直没搞清楚这个5类磁结构磁路,所以最后这个的磁极靴最后就是在那个下面的铝环两边吗?这个铝环这么薄,那个铁芯动圈那么长,看你这个标的磁铁NS,NS串起来,如果从磁铁这里就构成了磁路,那线圈上下受力方向都不一样,所以感觉磁极头只能是在这个铝换两边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脉冲式充磁机制作及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