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无线电杂志1941年的50兆电子管发射机
1941年用上FU7 实在是难以想象美帝当年的807不知多少美刀一个。 估计普通人很难购买起 ,即便买的起也会需要登记啥的吧 。
那个时候的电磁环境可是5W等幅报可以叫通几千公里啊:lol 本帖最后由 66718 于 2021-9-11 10:35 编辑
我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业余无线电还是很活跃的。
之后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停滞了很多年。
1992年才重新开放,那个时候归体委管(搞笑不?),想加入必须先加入中国业余无线电运动协会,(注意有运动两个字,所以归体委管)。
当时并没有把业余无线电归为一种技术类活动,而是当做像无线电测向一类的体育活动。业余无线电的性质和身份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认定。
当时(2000年左右)本地有很多爱好者,想玩业余无线电,纷纷给中国业余无线电运动协会,写信汇款,不过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那个时候,体委根本就不重视这个。
好在后来,是04年,还是05年,业余无线电才划归工信部管,同时中国业余无线电运动协会解散,中国业余无线电协会成立,具体业务归各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管理,各地业余无线电协会也纷纷成立,入会,考试更加的方便了,从此业余无线电才在中国大面积的普及。
我也是在本市第一次,举行的业余无线操作证考试中,通过了B类资格证考试,(之前是四级证书,后来换成新版的A类)。
这两年,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还有网络的兴起,业余无线电又到了盛极而衰的地步,好多老朋友,已经不在频率上出现了,我也很少开机了。既使开机,也只是在本地U中继上听一下,连发射键郜懒得按了,以前热火朝天,连嘴都插不上的中继频率,现在几天也听不到一个人说话了。:L 各位老师,我的意思是国家没有重视业余无线电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业余航校和业余射击。世界上有许多灾难靠业余电台发送情报的例子。 606264 发表于 2021-9-8 14:53
有感而发:唐山距离京城并不远,当年地震的情报是有人用卡车送到京城的。二战时期苏联的许多狙击手和飞行员 ...
这个不意外,没有电,几百公里距离车是最靠谱的选择,当时搞发射先得解决电的问题,或许可以找到汽车电瓶,还得找晶体管或者电子管,这难度可就大了,房倒屋塌的,这些东西弄不到,还得有个幸存的懂线路的人,即便今天也挺难的。 山姆大叔在三十年代中期,帝国大厦试验FM,曾经用8O7作中放管。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21-9-7 09:06 编辑
本帖最后由 60年代的爱好者 于 2021-9-6 03:31 编辑
米国佬的无线电发展比较领先,所以元器件价格也不是很贵,比较亲民。
这里有美国《QST》杂志上的广告,价格还是比较透明公道的。
这是1936年8月号上的广告,RCA的802、801、210只要几美元一只。
这是1941年1月的广告,RCA的829,那么大的功率发射电子管,只要19.5美元。
这是1941年6月的广告,短波收音机只要十几美元。像HY75、6C5、6V6系列和HY69、6J6G、6A4等电子管套装都只要5美元多一点,价格是不是很亲民?
要算通货膨胀,估计当时的价格也很贵。 估计登记是必然的,用不用考驾照是另一回事。请知道的朋友给讲一讲。 sparkzjh 发表于 2021-9-6 07:27
估计登记是必然的,用不用考驾照是另一回事。请知道的朋友给讲一讲。
从来没有买管要登记这回事,
但焊发射机比中国严一万倍;
有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已经领取了高级发射证书,替另一个爱好者焊一台发射机,结果被无线电管理
委员会没收机台,停牌,罚款两万一千元美金〔当时值近二十万人民币〕相当于美国普通工人两年工资.
并登通告业余无线电界.
原来自制发射机只可自用,不能替他人制作,就是违反这一条.
当然,自制后还要到无管会验机,才能自用, 本帖最后由 shiuyipyuen 于 2021-9-7 16:41 编辑
sparkzjh 发表于 2021-9-6 07:27
估计登记是必然的,用不用考驾照是另一回事。请知道的朋友给讲一讲。
这是今日网上全新807价
虽然一楼看到这个图,这台机,应是普通无线常识刊物的介绍。从形状看是军队连级机,而不是HAM机.
在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正式刊物看到;在1939年年中,已经不允许AM发
射,但美国内有几个年纪老迈的HAM,他们经济/年纪都没能力改用单边带机,故无管会批准这几个老人HAM
使用陆军一个比较接近他们天线用的陆军用战术频道,活动至终老.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21-9-6 10:30
这是今日网上全新807价
虽然一楼看到这个图,这台机,应是普通无线常识刊物的介绍。
感谢!由此可见,那地的原件购买是自由的。HAM使用的设备也得有许可,也有操作等级证,而且管理很人性化。 本帖最后由 shiuyipyuen 于 2021-9-7 16:29 编辑
sparkzjh 发表于 2021-9-7 07:38
感谢!由此可见,那地的原件购买是自由的。HAM使用的设备也得有许可,也有操作等级证,而且管理很人性化 ...
管理一点也不人性化,我上贴举那个例是世界都知道的唯一一次,而且正正是为了业余段绝对不允许AM,
是为了维护频谱的严格管理.
告诉你频谱更多的知识;其实无线电频谱立法,世界业余无线电联盟并无权参与,是世界邮电系统订制技术
标准,在世界邮电行业使用,执行和生产邮电各种通讯设备的,航运/军事等各界都遵从,业余无线电的发射也无例外。
这部法则在五零至五二年已经由国务院邮电部翻译印刷成为代国家标准文件.
只是由于中国建国之初,不主张与世界无盟接轨,后又把航模/测向等交体委代管,体委长期不重视业余无线电,致使外国
友人送的贵重SSB电台如垃圾山般堆积在体委仓库里,经我国老一代HAM,冒着再次被打成间谍特务反革命分子的
风险,与体委/无管会说理,后中央下了红头文件,北京的老HAM知道后联系全国老HAM,并组织近百人专业队伍翻译
【业余无线电手册】。并与无管会作长期说服,最终无管会极不情愿地找出压在柜底的中央红头机x文件,老HAM们一
个省一个市地说服,最终使业余无线电活动在全国推开.
在这里怀着沉痛的心情告之一事;当广州业余者准备把一台机寄送黄土高原的老HAM之际,他己无法守等到联通这一天,
带着巨大遗憾离去 有感而发:唐山距离京城并不远,当年地震的情报是有人用卡车送到京城的。二战时期苏联的许多狙击手和飞行员来自于业余体校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21-9-7 16:17
管理一点也不人性化,我上贴举那个例是世界都知道的唯一一次,而且正正是为了业余段绝对不允许AM,
是 ...
没有办法,49年以后对无线电进行得是严格管理更不用说业余无线电,66年以后就连国家有关部门的业余电台也全部关停。只到92年以后才又重新开始业余无线电活动。从我收藏的一张招生简章(方子卫,范凤源)看,抗战支前的无线电教育还是很不错的。 60年代的爱好者 发表于 2021-9-6 03:30
米国佬的无线电发展比较领先,所以元器件价格也不是很贵,比较亲民。
这里有美国《QST》杂志上的广告,价 ...
建议先研究一下当年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再来讨论当年电子管价格是否亲民的问题,在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里面,有一个规定,确认1944年1月由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蛊司的黄金官价,即0.888671克黄金为一美元的含金量。
当年的美元和现在的美元,在价值上完全是两回事。 毕竟是民主国家买卖807随便但是用于其他用途肯定不行,装个单端胆机肯定没问题:lol 于海旺 发表于 2021-9-7 09:03
哈哈哈........有点放火烧山,牢底坐穿的意思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