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个别电子管会引发本级自激振荡
本帖最后由 29BBY 于 2021-3-23 22:18 编辑后级电路,驱动96dB耳机。电路图见三楼。屏压260V.先前是一只6P6P,上机,变压器次级出现200mV脉冲,波形是方波过微分器之后的样子,左右声道调换,故障跟着管子跑。不甘心,加上栅极消振电阻,无济于事。重新换了一对,一切正常了。同样的电路,之后又是一只RCA的6F6G,哔哔哔的自激,波形没测,但听起来肯定和6P6P不一样。(这管子推箱子的时候听不到自激)换了这么多管子,就这俩货出问题。。。这是为什么?还有挽救的可能吗?这俩都是全新库存的。 残照 发表于 2021-3-23 21:01
上图说话……
波形图没有拍摄。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21-3-24 08:31 编辑
寄生振荡
寄生振落主要是由于元件排列和电路布线不合适而形成不应有的寄生反馈所引起的。造成寄生反馈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电子管内部的极间电容耦合,使电路输出端对输入端之间产生不需要的反馈。
2.屏极、栅极电路的各个元件及布线之间,由于存在分布电容的耦合,就会把输出信号的基波、谐波反馈到输入端,形成自激振荡。
3.阴极或帘栅等电路虽然已有旁路电容器,但从电子管内部电极到机壳之间的连线(包括电极引出线和电子管内部及管座结构一段),其全部长度一般都超过5厘米,这样长的导线大约相当于0.05微亨的电感量,它在频率为3兆赫时电抗约为1欧,在30兆赫时约为10欧。因此在它的高端必然存在信号电位,而这电位也必将通过电子管的各极间电容的耦合,再加上管脚、管座及电路引线等分布电容的耦合,完成寄生反馈。
4.在使用五极管,特别是高跨导五极管的电路中,由于帘栅极的引线电感或旁路电容器的引线电感,会和帘栅与阴极间的极间电容并联起来,形成超高频的LC谐振电路。栅极引线本身的电感也会和栅、阴间的极间电容形成超高频的谐振电路。这样再通过栅极对帘栅极的极间电容的耦合,恰好相当于一个调屏调栅式的振荡器,产生超高频寄生振荡。
5, 是电子管经过长期使用燃烧,阴极上的氧化物部分蒸发脱落,附着到支撑电极的云母片上,使它的绝缘降低、介质特性变更,一方面产生漏电,一方面增大了极间电容。屏栅之间的电容增加后,反馈增大,于是就变成一个调屏调栅的振荡器而发生自激振荡。如果换上一只新管,又可恢复正常。
电子管具有离散性,你的机器又工作在产生自激因素的临界状态,有的管会产生自激,不是电子管的问题而是你制作工艺的事,好比摄氏零度冰水共存,可以结冰(溶解热)也可以都是水。其实高于零度就都是水,低于零度就都是冰,都是同一种物质不同的形态而已。 于海旺 发表于 2021-3-24 08:29
寄生振荡
寄生振落主要是 ...
于版解释得详细,学习了,谢谢!:victory: 于海旺 发表于 2021-3-24 08:29
寄生振荡
寄生振落主要是 ...
多谢于版指教。我再修改一下电路。 管子本身的因素不可忽视 zxj1728 发表于 2021-3-24 15:24
管子本身的因素不可忽视
是的,我本来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我的问题是,管子哪些方面的素质不合格,才会导致自激。不过经于版一说,我再改一下外围电路看看。觉得作用不大 本帖最后由 3AK20 于 2021-3-24 17:02 编辑
29BBY 发表于 2021-3-24 16:54
是的,我本来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我的问题是,管子哪些方面的素质不合格,才会导致自激。不过经于版一说, ...
就是电子管质量问题,6p6p是束射四极管,三极管接法完全不需要100欧电阻,同时任何情况也不要串消振电阻,毫无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