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56|回复: 11

摄像管是怎么工作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7 07: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拟摄像管是把一个有特殊涂层的云母板放在窗口前,当外界的光进来后,会使云母板的前方电子被光子撞飞,然后会形成和像一样的一幅细小的凹坑组成的画,然后这幅画会跑到云母板的后面去,摄像管后方的细长管子发射电子,并不是像显现管一样直接用电子撞击云母板,而是发射的电子在离云母板还有一点距离时,电子拐了个弯,只有一部分电子填补了云母板上的凹坑,再循环之前的过程摄像,在这其间,云母板,摄像管的栅极,阳极都会有相应的脉冲变化,把这些变化在显现管上还原,图像就被复制出来了,这就是摄像管有记忆的原因,后来被当成计算机内存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3-17 08: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洋DZ 于 2021-3-17 09:34 编辑

玩了这么些年的电子,还真没有系统的看看模拟摄像管的理论。
也从这里了解了,我们一直的模仿的路上……


早上看了:清华大学王志华:芯片“卡脖子”是相互的,中国走的不是无人区

‍‍     从集成电路向下的产业,是工业社会成果积累的产物,从集成电路向上的产业,是信息社会新兴的产物。“中国是一个后来者,严格意义上讲没有经过工业社会,直接赶上信息社会,与信息社会同步发展,因此就可以先进,就可以局部领先。我们没有真正的经过工业社会,相关技术没有积累,现在就需要补课。”

很多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9: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Телевидение при помощи катодных трубок В.К..rar (500 KB, 下载次数: 61)

Телевидение при помощи катодных трубок В.К..rar (61.41 KB, 下载次数: 62)

摄像管原理的书

sxg.png

sxg2.png

从下面的苏联图书管下载的
sxg3.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ndtjxxx 发表于 2021-3-17 09:37
摄像管原理的书


楼主这俩,不好解压,用一个吧;不过这个e文不认识。
[摄像管原理的书]Телевидение при помощи катодных тр.rar (561.15 KB, 下载次数: 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0: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dtjxxx 于 2021-3-17 11:05 编辑

模拟摄像管其实就是模仿人,人的眼睛看东西会有错觉,因为我们并不是真的看东西,而是跟摄像管差不多,把图像信号取回大脑后,重建出来的,我们觉得看到的图像其实是由大脑想象出来的,所以会有视觉错觉,也就是说摄像管和大脑都是在摸东西,而且都是在摸自己的内部,比如我发了个苏联图书管的连接,我们以为书在苏联的图书馆,因为我们看到网页,脑子就想象书在一个想象出来的地方

2021-03-17_104529.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6: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实现这个技术的确实在1931年但好像不是中文资料里的那个苏联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8 23: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是1850 是一次性摄像机上用的 最早的电视制导BO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8 2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二战结束 剩下还没有炸掉的摄像机被拿来出售给民用电视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04: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9 1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摄像机都用的这样外形的摄像管(示意图),国产近十种摄像管没有歪脖子的。
摄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0 04: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0 09: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makye 发表于 2021-3-17 16:31
第一个实现这个技术的确实在1931年但好像不是中文资料里的那个苏联人

冷战时期,两个阵营之间除了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针锋相对,在科技领域也是互不相让,苏联人恨不得把所有发明都说成是自己的,解放初期我国在政治上实行一边倒,因此很多东西都是照搬苏联的,那时对苏联稍有微词就会被打成右派。现在我们应当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还原历史真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3 05: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