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饭煲的一个软肋(原创)
小时候做米饭,上汽后就要有人看着,不然就会糊底,有了电饭锅后就好多了。自打有了智能电饭煲后,煮饭更方便了,可以随意吃到几种风味的主食。智能电饭煲也有它的缺点,维修成本比较高,往往修几次就够买一台新的电饭煲了。昨天下午客户送来一个电饭煲,说是煮一会就不工作了,中途要反复拔掉插头重插几次才能把饭做熟。他去别的修理店问过,修好要上百元,觉得太贵就送到我这来了。
上午打开查了一下,又是上盖传感器的问题,这类电饭煲上盖传感器引线是软肋,由于开关盖时间长了易引起引线折断等问题。
购买国产家电时尤其是小家电,要谨慎出手。尽可能不买国产品牌的家电,除非你自己会修理。以前什么冰箱啊,彩电很耐用,因为当时很多关键东西都是纯进口的。即使买机械版的又如何?比如以前洗衣机电机是铝合金外壳的,用的是滚动轴承、定时器用的是同步电机驱动。就是一句话,买家电就别买国产品牌的。
IRF540 发表于 2020-3-30 21:33
汽车最近正好有个反例,帕萨特
帕萨特车的某款发动机拆修分析看过,是部分地方轴承设计不当,到一定时候必坏。不懂车买丰田,半懂不懂买大众。 啊城VS詩詩 发表于 2020-3-30 21:08
你应该说又爱又恨!想我喜欢好东西口袋又薄的很只有国产的便宜,只要质量不差到哪去就可以了,不过 ...
合资的家电与国产同类家电价格差不多。质量却不在一个档次。那汽车做个比较,国外设计汽车发动机敢说能用到十几万公里不需要大修,一台发动机用到各种钢材,加工工艺,热处理,密封件,轴承等等,那一方面的寿命都掌握的非常清楚。国产车看账目数据性能指标都不错,开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家电也是如此,需要这方面的积累,不是看着差不多就行的,但很多厂家还要偷工减料,比如电饭煲的加热盘,铝用的少,传热差,用一段时间电热丝就断了。 啊城VS詩詩 发表于 2020-3-30 21:04
各行各业在国内不能做到全面就拿格力来说,你敢说百分百国产零件?
国内很多产品现在只能说一分钱一分货来形容了。不止家电行业,到处都是坑。 啊城VS詩詩 发表于 2020-3-30 20:56
又不强求你买国产
我也想买国产家电,只能说爱它太不容易。 啊城VS詩詩 发表于 2020-3-30 12:44
朋友你怎么说我就不同意了,我家用国产洗衣机电饭煲用了八年才扔换新没修过什么大件,洗衣机就换过进水阀 ...
你家洗衣机八年没换过什么大件,密封件和轴承如果不是进口的,早扔了。你仔细研究一下国内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在说观点。如果你家洗衣机外壳塑料中使用国产添加剂别说使用八年,三年就得掉渣。 智能电饭煲的另一个软肋是没煮好饭不能揭盖加蒸东西。 美的的修过2台,确实在开合的地方1-2年就会断。这就是工程师的技术,连这个都搞不好!无脑设计。 逍遥客 发表于 2020-3-30 21:18
不是坑,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国产好东西还是有的,不要说用得寿命长了就用的进口零件,没有意思,国产的和 ...
我家洗衣机到扔了也只是换过进水阀,不过用了八年离合吵的厉害直接换新的洗衣机懒得修了;P ;P 还是材料成本问题,耐频繁折叠的导线早就有了,如过去的耳机线等等。 上盖是什么传感器?温度? 把导线加长一些,最好在合页处绕一个空圈,让径向直角弯折变成轴向扭动,就可以较大的防止这种折断。 改成翻盖手机那种连接线应该就没问题了。 734974687 发表于 2020-3-28 12:53
我觉得耳机这个和电饭煲里是不一样的,日常使用耳机,很少和电饭煲里排线这样的,固定的,类似于直 ...
你还是没了解早期的耳机线,扁铜箔缠绕在纱线芯上,特别耐直角弯曲。 修个电饭煲要上百元?太日白了 脑版的电饭煲感知煲底升温速度,调整加热功率,令米饭煮的更好,这个机械版的电饭煲是做不到的。
智能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
qie 发表于 2020-3-28 11:36
上盖是什么传感器?温度?
传感器在煮饭时感温头直接接触高温水蒸汽、米汤并测量其温度,用于控制电饭煲加热器加热功率,防止加热器过度加热或欠加热而造成的米饭糊锅、溢锅、夹生等问题。 我的智能电饭锅是很好用,最近发现焖饭时锅底比较硬,好像煮过头了那样,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