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音响十大骗局》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1043641-1-1.html 揭露了音响界谎言丑恶,一针见血。 hwj688 发表于 2017-10-27 15:10随便查了下铜电缆的资料有这样一段话与资料:根据公式常温下,住宅交流电50赫兹,集肤深度为9.35毫米,如果 ...
看来你家电源线导体半径超过9.35毫米了,所以必须考虑集肤效应。不知道你的直流导线的半径是多少? hwj688 发表于 2017-10-27 11:06
其实这个连接贴的观点相当片面;比如第一点“关于线材的谎言”,作者只知道线材有RLC参数,而不知还有集 ...
音频范围内最高20khz集肤效应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了,要达到1MHZ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差异 看来火星的认知是认同这个连接贴的观点,很赞同这个连接贴5楼仁兄的说法,这个“《音响界的十大谎言》及个人评点”本身就是一大谎言。 再简单讲讲第二点“关于电子管的谎言”,原文作者的肤浅观点是:“在一个音响设备里,电子管能够做到的,晶体管也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代价更低,可靠性更高”,拿常见的合并功放看,直热电子管可以做到在无反馈纯开环的状态下正常运作,也就是说在无任何控制手段下,完全靠管子本身的特性正常运作,不知晶体管能否做得到,不知那个更可靠。再者比如GM70,在开环状态下输出20多瓦,失真THD只有1%,不知哪只晶体功率管能够稳定做得到。 火星计划2009 发表于 2017-10-27 14:25
音频范围内最高20khz集肤效应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了,要达到1MHZ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差异
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也并非就能想当然下定论,要根据线材的类别、直径、根数、长度以及频率去计算影响程度。 本帖最后由 hwj688 于 2017-10-27 12:08 编辑
还是第一点“关于线材的谎言”;线材其实是RLC+集肤效应的混合体,它在音响系统里的影响并非一般想象的那样微小;对于过机线和喇叭线那短短几米长,一般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不出奇,但对于DIY分频器、电源变压器、电感、输出变压器等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我想用铁线与铜线绕的输出变压器,任何人都应该听得出区别。分频器、电源变压器、电感、输出变压器等均是放大器的主要部件,对线材没有正确的认识又怎能将它们做好? 盲目迷信并且傻乎乎地上当的人还是很多啊!
很多说法纯属于忽悠有钱人的:lol:lol 十针见血!不做奴隶,只做主人。 用过不同线材,煲过管子的有发言权,不要人云亦云就好,纯理论家也不好。 玩过就好
玩好就好,不评论 关于第一点,我有不同意见。不同的线材,不同的接法,会有不同的数据。新的时候可能差不多,过几年就差很多了。我们现在材料领域差距还很大。 虽然没试过,但我不信线材好不好的说法,我相信他说的随便拿个衣架接上,盲听的话也没人听得出来 这篇文章有很多地方是想当然的,欠缺深入了解。 听听大家都怎么说。。:lol cnalan123 发表于 2017-10-26 16:52
关于第一点,我有不同意见。不同的线材,不同的接法,会有不同的数据。新的时候可能差不多,过几年就差很多 ...
线材不是忽悠人,是非常关键的,有好多的爱好者不注意,选的非常的细电阻大,低音无爆发力。 线材是有作用的不过电源线的变化是线材里面最不明显的,当然指的不是几块钱的那种!200块和2000块的差异并不大,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差异!!!
音像界十大区别:
1、线材--------------如果线材用同线径的康铜丝和镀银铜线两种材质效果有区别
2、电子管-----------把半导体装进711机箱,音质会有区别
3、用示波器分别观察模拟和数码的音频信号会有区别
4、听音测试不同的人听感会有区别
5、无负反馈失真可能大,但是听感确实好
6、新喇叭和旧喇叭谐振频率和灵敏度有区别
7、双线分音如果电子分频会有区别
8、100W的电源和10W的电源会有区别
9、严重划痕的CD喷上透明液循迹会有改善
10、18岁的耳朵和80岁的耳朵会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