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调频制作之——再做“清一色”收音头
本帖最后由 oldwood_hmgh 于 2017-5-29 23:01 编辑前不久,我发布了一款制作——只使用6J1一种电子管的“清一色”胆调频收音头,(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32064-1-1.html),不少坛友很感兴趣这款机器,但是由于全机使用10支调铜芯中周四级中放,采用搭棚焊接工艺,使得仿制这款机器并不容易,为此我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做些修改,并设计了PCB板,现在介绍给朋友们。
修改后电路图
看不清楚下载这两个PDF版本的图纸
电路解说
(1)高频头部分用了三支电子管分别担任高放、混频、本机振荡,高放与混频之间用电容耦合的双回路线圈,双回路线圈的通频带比较宽,谐振曲线不象单回路线圈那样尖锐,跟踪统调反倒更容易些,共使用了8支BB910变容二极管做调谐,比较有新意的是我把四个线圈设计成了不变形电感稳定的印刷线圈(留了几个抽头调节电感量),制作变得更容易了,本机振荡部分采用调栅振荡,实验中我觉得这种电路比三点式的好些,由于精心设计了PCB板,也可以方便的改为三点式振荡,设计PCB时有意把本振线圈与混频栅极线圈靠近一些形成一定交连,如果振荡比较强的话,就可以不用那个1.5P的小电容器了,这个电容虽然很小,但是对本振高端却有不小的影响(其实本振高端频率时谐振电容也就几个Pf,这个1.5P的电容掺和进去当然影响不小,所以调本振频率时这个小电容一定要先接上,如果调完再接它跑频没商量的,采用电感耦合就没有这个麻烦了)
(2)本机的最大特点是高频头与中放的耦合使用了10.7M陶瓷滤波器,坛里好多朋友都有这种想法,我具体验证了这个想法,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陶瓷滤波器的阻抗特性不能与电子管的高阻抗匹配,我用了两个中周变压器做阻抗匹配,中频特性基本由陶瓷滤波器形成,这两个中周变压器只起阻抗变换作用,对中频曲线的形状影响不大,因此它们很容易调整。陶瓷滤波器我使用了插座安装方式,方便更换不同带宽的陶瓷滤波器做实验。加上鉴频器的两个中周全机也只有四个中周,一片小小的陶瓷滤波器代替了4-6个中周线圈,调整过程大大简化,不得不佩服现代的新型元件的性能。
(3)由于中频特性由陶瓷滤波器和两个中周在中放输入端已经形成,中放部分我使用了阻容耦合方式的宽频带放大方式,这是比较奢侈的电路,每级增益不高(约12dB),但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完全不用调试,由于要补偿陶瓷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中放用了四级,实际效果灵敏度与三级中周变压器耦合的中放电路相当。
(4)鉴频电路是传统的平衡式比例式鉴频,使用1N60晶体二极管,但PCB上也设计了6X2电子管的管座,如果想胆鉴频,只需焊接上一个7脚管座、剪掉两个1N60晶体二极管就可以了。
(5)电源整流滤波电路整合到PCB上,不必另外做电源部分了。为了做最后图里的线圈,我还特意制做了蜂房式绕线机。
补充内容 (2017-5-30 18:30):
电路图更正:R21=12K.不是220k
补充内容 (2017-5-31 18:15):
最后一级中放没有阴极电阻,栅极负电压靠栅流形成,因此是有限幅作用的。
补充内容 (2017-6-2 08:09):
交易区有成品板出售,看这里: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448069-1-1.html oldwood_hmgh 发表于 2017-5-30 08:53
所谓宽带放大电路只是叫法,其实级间耦合电容几百Pf,可闻音频频段增益很小,并没有很大噪音,早期的晶体 ...
我说的噪声并不是指可问音频段噪声,而是指放大器自身的白噪声,其功率与带宽成正比。
同样的信号,输入到100k噪声带宽和1M噪声带宽的放大器(假设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噪声密度相同),出来后,前者的信噪比比后者高10dB。
我们做个假设,输入的信号是纯净的(无噪声),信号功率和放大器1M带宽内的白噪声相当,则100k带宽的那个放大器得到的信噪比是10dB,1M那个则是0dB
再假设,鉴频器的解调门限是5dB,也就是说,信噪比低于5dB时,将无法有效解调。那么经过100k带宽放大器的信号就可以被解调,而经过1M带宽放大器的信号则不能被解调。
可以看到,相同的输入信号,在通过了不同带宽的放大器后,一个可以被解调,一个不能被解调,对于不能解调的那个放大器,相当于灵敏度被降低了。而放大器后面是否加带通,噪声带宽的差距可以轻易的达到10倍。
所以我说,宽带放大器有可能引入额外的噪声而降低解调灵敏度,但是降低灵敏度并非不可接受的,只要通过计算和测试,灵敏度降低后仍在指标范围内,就是可以接受的,有其他电路使用宽带放大不奇怪。
所以我才说您最好测试一下灵敏度的不同,这里的测试不是说去收一个或几个电台来看,因为有可能你收的电台信号都在灵敏度指标之内,是看不出来的。可以用信号发生器,不断的降低从天线端输入的信号强度,直到不能解调为止,记下此时的信号强度,换另一种放大器再测,然后比较差距。 印刷线圈很专业 本帖最后由 oldwood_hmgh 于 2017-5-29 22:31 编辑
可达 发表于 2017-5-29 22:13
印刷线圈很专业
瞎猫碰死耗子了,电感量还算准确。0.17uH,比期望的0.12uH大了点,变容管要工作在电压比较高的区段,这反倒好,低Q值的区域不使用了。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17-5-29 23:41 编辑
有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宽带放大电路的噪声是很高的(放大电路的噪声功率和带宽呈正比,带宽增加10倍,噪声增加10dB),所以用宽带放大电路时,集中滤波器一般会放到后面,而您这个是放前面,这样中放的噪声就会进入鉴频级太多,降低鉴频器输入信噪比,提高解调门限,使得灵敏度下降。
理论上是如此,但鉴频线圈也有限制带宽的作用,只是比较弱(信号带宽和噪声带宽是两个概念,根据滤波器边缘滚降的速度,噪声带宽等于信号带宽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而鉴频线圈LC回路的有效Q值不高,滚降比较小,噪声带宽相对中频滤波器要大的多),您最好测试一下,中放后加滤波和不加滤波的灵敏度差异。 MF35_ 发表于 2017-5-29 23:33
有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商榷,宽带放大电路的噪声是很高的(放大电路的噪声功率和带宽呈正比,带宽增加10倍, ...
所谓宽带放大电路只是叫法,其实级间耦合电容几百Pf,可闻音频频段增益很小,并没有很大噪音,早期的晶体管分立件黑白电视机就有采用这种中放电路,集中参数滤波器也是放在中放与混频之间的。实际对比三级中周的中放电路灵敏度是相当的。 这个考虑出套件吗 印制线圈国外机器常见 :L动手能力差 只能欣赏了 MF35_ 发表于 2017-5-30 09:47
我说的噪声并不是指可问音频段噪声,而是指放大器自身的白噪声,其功率与带宽成正比。
同样的信号,输 ...
进一步的测试我就没法做了,手上没有那么准确的信号发生器,它能称职的担任调频中放就可以了,毕竟调试、安装要容易许多的。 保尔 发表于 2017-5-30 09:39
这个考虑出套件吗
是考虑出几块成品板。 oldwood_hmgh 发表于 2017-5-30 13:16
是考虑出几块成品板。
那就太好了,期待中! 本帖最后由 oldwood_hmgh 于 2017-5-30 16:57 编辑
补充两张照片:这个机器的S曲线和中频曲线,用手捂着闪光灯拍的,成了这效果!拍照我是外行。 楼主花了不少时间,够专业 chyi3688 发表于 2017-5-30 18:24
楼主花了不少时间,够专业
是的,花了不少的时间,谢谢老朋友给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