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po 发表于 2010-9-16 11:40:40

转 唯物主义音质判断法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7-3-3 01:55 编辑

《唯物主义音质判断法》

来源:http://bbs.exound.com/viewthread.php?tid=4372

原稿《寻找客观的声音》,因主编离职,推迟到10月份发布于《乐器》

下载 (94.75 KB)

07-9-12 14:26


故事还要从半年前说起,上一年底公司推出了新型号的音箱,还未上市,我奉命将十对Demo版本拿给音乐人试听,听取修改意见。这十个音乐人包括了国内乃至世界的一线制作人、混音师、母带师、编曲人。都是“大师”级别。

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最公正、最准确的评价了,结果却令人不解:十位大师对该音箱存在着截然相反的意见。有大师认为高音很好但低音不行,另一个大师确表示低音很好但高音不行;有的认为中频不行,也有大师觉得中频很好。除了音质取向,连技术参数判断也截然不同,有认为低频多的也有认为低频不够的;有认为中高频多了,也有认为中高频还不够;具体哪个频段翘起或者凹陷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猜测:

1、即使是大师,也有不同的音质偏好;

2、对比标准不同,结论也不一样;用YAMAHA老白盆来比较,低音就多了;与真力比较,低频就少了;与ADAM比较,低频就软了;与丹拿比较,低频就比较硬。

3、即使是做过良好声学设计的录音棚,面积、吸音系数与驻波点也不同;再考虑到电源、线材等周边因素,同一个设备会出来不同的声音。


后来公司从美国买了一套几十万的测试设备,并搭建了一个上百万的消音室,以相对更客观的标准进行音质评判。我们发现,在十位大师里,有一位是专门用专业测量话筒和校准软件进行音箱声学测试的,那位大师的意见是相对最准确的。

故事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但文章刚刚开始。本文一方面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音质判断中客观因素的重视;另一方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免费的测试软件和不太昂贵的硬件设备来进行测试。并附带简单的使用教程,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设备的音质。



一、为什么需要“客观”的声音

网上常见网友在争论音质问题,一般情况下会从“讨论”演变成“争论”最后发展成“争吵”,到最后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双方恨不得约个时间出来单挑。如果说硬件设备的争吵还有“枪手”在煽风点火,那软件的争吵就完全没道理,时间都花在比软件了,而不是比作品。

这种情况在国内和国外都一样(不过国内会热烈得多),我在世界最大音频论坛KVR audio上曾看到一个老外说AMD的CPU出来的音质比较温暖,有“模拟味”,而Intel的CPU底噪低,比较干净。下面居然还有人跟贴说赞成,我看完真是直接跪下了,流汗…我们知道,AMD的CPU包装盒是偏黄的绿色,偏暖的色调,而Intel的CPU用的蓝色,冷色调,我想这才是主要因素。

回顾一下这些帖子,99%都是主观判断——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有说服力吗?比如你说AMD的CPU比较“温暖”、有“胆味”和“模拟”,我们知道这种味道其实是一种淡淡的失真(加入二次谐波后的“胆味”),低频偏多(所以“暖”),底噪会增加(模拟味),如果效果真是这么明显,用软件一测就出来了,不需要用到昂贵的测试硬件。


你真的觉得自己的意见足够准确吗?

1、大师的意见也不一定客观和准确,那你的意见呢?

2、你的标准不断改变:以前用漫步者觉得比较准确了;后来听了真力,觉得那才是客观;后来你听了丹拿,就觉得真力是HIFI;结果你又听了ADAM~

3、环境不同,一个音箱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电源线材、音箱架、房间处理、摆放方位。任何一环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短板效应”。

4、心理因素。羊群效应,大师推荐的大家听了还真觉得好,然后趋之若鷔,结果出现了“皇帝新装”里的小孩一点破,大家又觉得不好。


总之,别相信自己,也别100%地相信大师,别相信纯粹的主观判断,要相信“证据”。

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方便获取“证据”的几招。




二、测试声卡音质

声卡测试的权威当然是RMAA(RightMark Audio Analyzer),是个免费软件,最新版本为6.0,下载地址:http://audio.rightmark.org/downloads/rmaa6.exe

以下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的RMAA6.0的界面:


RMAA是一个基于LOOP的测试,将声卡的物理输入端口连接到物理输出端口即可以进行。可以测试声卡等音频设备的一些基本数据,如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底噪(Noise Level)、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失真率(THD,Total Harmony Distortion)和立体声分离度(Stereo Crosstalk),这些都是音质判断最主要的方面。

关于RMAA的具体操作和数据的含义可以写一篇至少五千字的文章,所以我还是下一期再进行专门介绍吧,这里就一笔带过了。虽然目前尚存在着某些缺陷(比如不能单独测试输出或输入的数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目前最方便快捷,也最廉价(免费下载)的解决办法,连接好线材之后调整一下测试电平就可以开始,因此深受广大音频爱好者的喜爱。

以下是笔者自测的著名中端专业音频接口Echo Layla 3G的成绩,整体平均分很高。




三、测试耳机与音箱

如果按照音质/性能的瓶颈来排序的话,最重要的是声卡,过来就是监听设备了,包括耳机和音箱。这里先谈谈最简单快捷并免费的方法。

我们需要先下载另一个免费软件Audio100 Audio tester,这款软件是由当年被誉为“音频黄埔军校”的国内网站短歌行自主开发的(支持国产软件!),可以播放粉红噪音(煲机用)和各频段频率(主观测试频率响应),下载地址(太平洋下载):http://dl.pconline.com.cn/html_2/1/123/id=1588&pn=0.html



注:
2017 年矿坛有了坛友KOF贡献的免费软件

32bit 小巧的粉红噪音发生器软件 KOF PINK NOISE GENERATOR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358993-1-1.html

小巧的 32bit 纯音超声波白噪音发生器 莫尔斯码训练器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75950-1-1.html


测耳正弦波发生器软件384,000 Hz采样频率版本(32 比特)Tiny SigGenPortable (14KB)移动版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75950-2-1.html



然后选一个频率,点击“播放”就可以开始测试音箱了(请先看我上一期的文章《侍候好你的监听音箱》),其中播放20Hz~40Hz可以测试音箱/耳机的下潜能力,一般来说6寸的监听音箱大概下潜到40Hz,好一点的耳机可以下潜到20Hz(由于人耳对低频不敏感,所以可能会感到音量不够)。关于其他频段的测试作用这里也没有必要讲了,因为这款软件已经替你想到了,用鼠标点击任何一个频率,都会弹出来一个红色小窗口给你介绍,比如点击20Hz,会弹出来介绍说“极低频20Hz是人耳听觉下限,可测试你器材的低频重放下限…”(详细介绍有上百字,这里省略)

然后每个频率都试一下,看有没有哪个频段明显大声或者小声的,一般来说目前普通房间的驻波点(共鸣点)会发生在60Hz与200Hz,所以这两个频段要好好听,看有没有明显的“嗡”声和不适感。一般来说频率响应当然是越平越好,这并不是唯一指标,还有一个指标是立体声分离度(Stereo Crosstalk),翻到Audio Tester的最后一页,在16kHz下面有个“正弦波扫描信号”,点击并播放,看声音有没有偏左偏右,这个现象在耳机中会明显一点,三次以内都算正常,偏离的次数太多、或者偏离得太远都代表耳机有问题。

另外用正弦波扫描来听频率响应会比单独一个个听频段(不够细)要有效,也直观得多,看有没有大幅波动,在驻波点外,小幅波动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还要再苛刻一点,我们就需要用到专门的器材了,你还需要一个专门的测量话筒(频率响应绝对平直),上万元的DPA话筒我就不介绍了(只能测试频率响应单项得分,测试一两次就没用了,不划算),这里推荐一个便宜的测量话筒,百灵达ECM8000,市面价大概四百多(吐血价!):


然后我们要利用刚才的RMAA软件(版本5.5以上),先用软件生成电平调整信号“Calibration signal”和测试信号“Test signal”,如图,点击Generate窗口最左边一个按钮生成:
下载 (13.66 KB)

07-9-12 14:55

之后我们点Run tests窗口的大红圈圈进行录制:
下载 (11.4 KB)

07-9-12 14:55

然后我们用电脑播放第一个信号“Calicration Signal”,调整好电平,太低的时候会出现红框,表示无法进行测试。调整到“-1”就可以了,这时显示绿灯。
下载 (51.71 KB)

07-9-12 14:55

然后点击“star test”开始,然后我们来播放“Test signal”信号,在40%的进度以前录都没问题:

下载 (106.15 KB)

07-9-12 14:55

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对外部音频设备进行测试,比如测试CD机和mp3随身听——先刻碟或者拷贝到随身听里,然后把CD机或随身听的物理输出端口连接到声卡的输入端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音质较差的mp3随身听,CD机一般输出参数远高于声卡的输入,这时测出来的是声卡输入的成绩,而不是CD机成绩)。

以下是被网友誉为“音质王”的iAudio X5L的RMAA成绩,对于随身听来说,这个分数已经很高很高了:

下载 (4.96 KB)

07-9-12 14:55


四、测试周边器材(话筒放大器、耳机分配器)

之前我们测了影响音质最主要的部分,当然,周边器材我们也不能放过,要知道影响音质的不是取决于你最高端的设备,“瓶颈”主要来自于周边产品或者线材等附件,尤其是当你的设备升级到越高档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尤为重要了——通常一条几块钱的音频线就可以把你上万元的音箱毁了。

音频卡的测试模式是LOOP,即声卡输入连接到声卡输入,所以我们把周边器材串联到LOOP的中间即可,如图,这是耳放的测试:
下载 (1.91 KB)

07-9-12 14:55


以下是Layla 3G连接一个入门耳放的成绩对比,第一列是Layla 3G的RMAA成绩,第二列是过了耳放的成绩,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项成绩都有下降,非常正常,小幅的下降可以忽略,影响不大,0.0014%的内部失真与0.0042%的失真用人耳比较难分辨,不过立体声分离度(Stereo Crosstalk)从110dB降到了94dB,这个影响比较大,声场窄了很多(话放就不用考虑声场了),听起来紧一些。总的说来入门级耳放能达到这个水平算不错了。
下载 (93.93 KB)

07-9-12 14:55

另外RMAA还可以做很多测试,甚至不局限于硬件设备,包括软件音质的测试,就看你怎么灵活运用了。


五、结语

以上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客观的音质标准评测,相信大家已经有所收获了,以后看到网上的“枪文”也可以明眼判断。但是,如果100%地相信数据,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目前软件与硬件测试并不能提供足够全面的数据,拿RMAA来说,声音的“质地”和瞬态反映等数据都不能准确反映(RMAA近日升级到6.0后又加入了若干个测试标准,以后还会不断完善)。

另外,人耳其实并不喜欢太精确和太干净的声音,比如HIFI发烧友喜欢的“胆味”和“模拟味”其实都是不同程度的声染,或者说失真,从数据来看,老录音师们喜欢的所谓“模拟声”其实底噪都有些大,而“胆味”其实频谱已经不准确了,由于加入了大量的低频二次谐波,中低频会偏高。一般软件导出选项也有个叫“Dithring”(抖动)的选项,原理就是通过加入一些噪音使声音听起来更悦耳一些。所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度还是要交给大家自己判断。

音质好不好,这是个哲学问题。







参考更多:



以手机对音箱进行频谱测试的实验   ChrisLove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64711-1-1.html


一种适合业余爱好者调试音箱的方法   AudioCAT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65457-1-1.html

外接话筒 - 提高手机测量音箱频响精度   AudioCAT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65174-1-1.html


业余情况下,自己耳朵的 “频响曲线”到底应该怎么测?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50188-1-1.html


测耳正弦波发生器软件384,000 Hz采样频率版本(32 比特)Tiny SigGenPortable (14KB)移动版kof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75950-2-1.html


小巧的 32bit 纯音超声波白噪音发生器 莫尔斯码训练器   kof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675950-1-1.html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和标准节目源——音响科学发烧谈之一之二之三cdsylj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930115-1-1.html

sunnet2008 发表于 2010-9-16 12:07:23

谢谢前辈推荐的软件
什么大师!!!!!
初烧不赶乱说 但就是不信他们那个邪 没人用仪器测过他们的耳朵 也许是菜鸟太过肤浅

特快 发表于 2010-9-16 12:30:49

感觉还是看指标的好。

杨英颢 发表于 2010-9-16 13:07:02

哈哈哈 弱弱的感觉楼主辛苦转来的帖子形似推销某软件的,是不是在说使用了这个软件之后,无论什么器材都可以出胆味儿啊?;P 整篇文章中都是主观的言辞,这个和【客观】两码事啊?。
如原文所说:“用软件一测就出来了,不需要用到昂贵的测试硬件。”那这些一百多万的设备设施岂不浪费?给人看的吗?
持有不同看法的人和谁比?是和那一位胜出的?还是和另外那九位【冒牌大师】?
3141兄所言极是:看指标! 所以闭口不谈指标的演讲非常适合用来催眠。稍有经历的人都会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听的越多、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为什么原帖中凭空就可以断定出“你的标准不断改变?”难道这是【客观】吗?原帖好像是说听的越多,标准越多?那在这个不断改变标准的情况下,到底哪个是【客观】的?这种高于一切、悬空定义是不是非常主观的认识,而不是真正的客观实质?
原帖中做的总结非常有意思:“原理就是通过加入一些噪音使声音听起来更悦耳一些。所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度还是要交给大家自己判断。、、、、、、”;P 看到最后真糊涂了,呵呵,加入一些噪音能使声音好听?

楼主辛苦转帖已注明来源,这符合矿坛规范要求、该转帖也非楼主原创,在这里请大家各抒己见为好,顺便提醒一下:转帖之前请慎重!

tube 发表于 2010-9-16 13:11:21

杨英颢 发表于 2010-9-16 13:21:03

【转帖】来源:http://theater.ea3w.com/2/29229.html

我也试着毫不推敲、转一个帖子来给大家看,目的纯属给朋友善意提醒:发烧有风险、进入请谨慎;P http://theater.ea3w.com/2/29229.html

原文章摘录:
很多人认为,玩发烧音响就是在“烧钱”,银子不够的话别谈HI-FI。笔者觉得有这样想法的朋友,并没有完全找到玩音响的乐趣。其实,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穷人有穷人的玩法。笔者认识一位朋友,他由于一时的冲动,犯法被判入狱。想想在那样的条件下,可以说身无分文,但是人家一样喜欢玩音响,一款半导体收音机照样可以动手DIY,并且还在监狱中自学了很多音响知识。笔者可以告诉大家,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发烧友,并且是资深玩家。所以玩音响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不是低价的产品就不能找到玩音响的乐趣,笔者这段时间给大家介绍的产品多以入门级为主,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音响,不要成为“音响盲”。好了,言归正传,这次再给大家介绍一款型号、、、、、、

额滴个神!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穷人有穷人的玩法、犯人也有犯人的玩法;P 真理?笔者用了【绝对】二字形容其【超级】与【资深】;P 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里面的世界比外面更精彩、更自由!估计换成别人能修炼到如此境界那至少也得判个【无期】啥的,O(∩_∩)O哈哈哈~

拉灯 发表于 2010-9-16 15:04:21

在监狱里可以有收音机玩?????????????????????????????????   是不是听张悟本或李一说的???????

6a2j 发表于 2010-9-16 16:52:38

通过加入一些噪音使声音听起来更悦耳一些。
这个恐怕就是交流点灯更好声的依据吧!:lol

特快 发表于 2010-9-16 17:30:10

还是那句老话:指标好的扩大机不一定好听,但是好听的扩大机指标一定不差。

PL81 发表于 2010-9-16 19:28:31

回复 7# 拉灯 的帖子

这种事还真的有,N年前我有位同学在五交店上班,犯了错误,判了3年刑,入狱后因有无线电基础装大型电子游戏机,还混上个管事的组长,出狱后还带回来很多另件,有显像管。扫描版,电脑板等装了十几台大型游戏机,开起来游戏厅。

tube 发表于 2010-9-16 19:39:22

佳芳花店 发表于 2010-9-16 20:43:23

回复 7# 拉灯 的帖子

监狱中是允许有健康的,有益的,适度的文化娱乐活动。。。

sunnet2008 发表于 2010-9-17 09:52:16

原帖由 杨英颢 于 2010-9-16 13:21 发表 http://www.crystalradio.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试着毫不推敲、转一个帖子来给大家看,目的纯属给朋友善意提醒:发烧有风险、进入请谨慎;P http://theater.ea3w.com/2/29229.html

原文章摘录:
很多人认为,玩发烧音响就是在“烧钱”,银子不够的话别谈HI- ...

“:“原理就是通过加入一些噪音使声音听起来更悦耳一些。所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度还是要交给大家自己判断。、、、、、、”

前辈 您是没能理解原作者的“意思” 他是在安慰像我这样菜鸟 他们费尽心思加入的噪声 我们菜鸟很轻易就能做到 哈哈 而且什么样他想不到的噪声我们的机器里都有 看来菜鸟要升值了

sunnet2008 发表于 2010-9-17 09:53:49

原帖由 PL81 于 2010-9-16 19:28 发表 http://www.crystalradio.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种事还真的有,N年前我有位同学在五交店上班,犯了错误,判了3年刑,入狱后因有无线电基础装大型电子游戏机,还混上个管事的组长,出狱后还带回来很多另件,有显像管。扫描版,电脑板等装了十几台大型游戏机,开起 ...

因祸得福啊!

longshort 发表于 2010-9-17 13:03:46

人类生活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只要噪声的水平适当,人体就会感觉到很舒适,无论这种噪声是否能够被人意识到。

换一个环境,到了消噪室里试试?那是专门测试电声器件的地方,仪器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对被测试器件给出精确的指标,但是对于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只会感到焦躁、烦恼,因为这种场合里没有噪声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 唯物主义音质判断法